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22.pptx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22.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学习目标1.了解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2.掌握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掌握他们改革的成就与局限,分析改革失败的原因。3.懂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但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4.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新课导入 1955年5月14日,苏联等8国社会主义国家针对美、英、法决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一事,在华沙正式成立了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1989年东欧事变发生后,华约解体。1991年12月,苏联宣布解体。苏联是如何从国际舞台上消失的?是如何解体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呢?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1.经互会的成立: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1.经互会的成立:(2)经互会的影响: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经互会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积极影响:经互会成立以来,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各成员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对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消极影响: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其它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同苏联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经济上管得过死,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缺少民主,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1. 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1926--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只有1.5%2.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核大国之时,每年皮鞋产量仅163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苏联的发展与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2.主要内容、措施:3.结果:4.评价、影响: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失败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重工业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和航天技术同美国抗衡;但轻工业和新兴产业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主要内容\措施:(1)经济改革:(2)政治改革:3、结果:4、评价\影响: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仍然不佳。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 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 元化”,失败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东欧剧变:罗马尼亚东欧剧变: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布拉格之春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推倒柏林墙德国签订统一条约(一)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经济改革:采用经济管理方式,调整所有制结构 国民生产总值,1981—1985年间增长19.5%,年均增长率为3.9%。而1986—1990年间仅增长13.2%,年均增长率下降为2.6%,1990年下降2%,1991年下降幅度高达17%。——李垂发《经济状况越来越糟》物资匮乏的苏联:排起抢购长龙东欧剧变1.原因:2.表现: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②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③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①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东欧剧变的实质)②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③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苏联解体1.原因:(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3)外部原因:2.表现:3.实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①1991年8月19日发动政变, 试图挽救苏联失败。戈尔巴乔夫辞职,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