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支气管哮喘的体会.DOC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治支氣管哮喘的體會
張學貴 于文麗
(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中蒙醫院)
支氣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和T淋巴細胞等多種炎性細胞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症。表現為反復發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難,胸悶或咳嗽等症狀。常在夜間或清晨發作或加劇。西藥治療效果不佳。
本病屬中醫學哮喘病的範圍。《內經》無哮喘病之名,但在《素問?陰陽別論》說:「陰爭於內,陽擾於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熏肺,使人喘鳴」;《通評虛實論》有「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的記載。《太陰陽明論》中講:「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陽受之則入六府,……入六府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內經》對哮喘病的臨床表現有記載,還認識到本病主要是肺的病變,且與其他臟腑有關;外邪入侵,影響到臟腑(特別是肺)的生理功能,是哮喘病主要病因病機。
漢?張仲景對哮喘病的診治有特點。他在《傷寒論》說:「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湯」在《金匱要略》說:「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其人喘,目如脫狀」,「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眠」;「膈上痰病,滿喘咳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延劇,必有伏飲。」即對哮喘病發作時的喉問哮鳴有聲,不能平臥的臨床特點的描述,同時也指出伏飲,痰濁與本病的發病直接有關。
我在臨床實踐中,治療本病用了許多法則和方藥治療,但療效仍不佳,後據仝小林教授對經方量用研究標準,合定劑量,調整配伍用量,運用經方,取得滿意療效。僅舉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治哮喘為証。
舉例:馮某,男,40歲,寧城縣熱力公司總經理。2010年11月3日初診,哮喘反復發作3年餘,經中西藥物治療效果欠佳。近月餘因外感持續頻繁發作,又用西藥治療症狀不緩解。証見:喉中作水雞聲,痰鳴喘咳,氣急,痰白而黏,胸脘悶塞氣短,微惡風寒,發熱汗出,舌質淡紅,苔微黃,脈沉微滑。經X光拍片,血常規檢查,診斷為支氣管哮喘病。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桂枝50g,白芍50g,炙甘草30g,生薑50g,大棗12
按:《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証並治上》曰:「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載明宿有哮喘疾而病太陽中風的治法。說素有哮喘的病人,又患太陽中風新病,引起哮喘發作。在治療上,必須新病久病兼顧,用桂枝湯加厚朴、杏子,解表以祛風邪,利肺降氣以治宿喘哮之証。方為:桂枝90g,炙甘草60g,生薑片90g,白芍90g,大棗十二枚,厚朴60g,杏仁五50枚。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每次溫服一升,覆取微汗。本方以桂枝湯加厚朴、杏仁而成,用桂枝湯解在表之風寒,調和營衛,以治發熱汗出,微惡風寒;加厚朴、杏仁、降氣定喘,以治宿痰之哮喘病。
二診:11月7日。服藥三劑後,哮喘減輕,餘症也告好轉,但由於近日操勞,入夜平旦哮喘較重,周身無力,舌淡,脈虛。方用:前方,加黃芪60g
按:《素問?舉痛》曰:「勞則氣耗」,《素問?調經論》指出:「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勞損內傷,使脾胃衰,故素李東垣在《脾胃論》中說:「形體勞役則脾病,脾病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脾既病其胃不能獨生其津液,故亦從病焉。」脾胃者氣血生化之源,勞倦內傷,耗傷元氣,則脾胃機能衰減,血液化源不充養血脈及四肢,故出現入夜平旦哮喘較重,周身無力,脈虛,則加黃芪,當歸,以補氣生血。
三診:11月11日。服三劑後,諸証減輕,哮喘平,見咳嗽痰白,脈滑。方用:二診方加半夏9g,橘紅9g
按《素問?經脈別論》曰:「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佈,五經並行。」如是,則痰無由生。由於勞傷脾胃,脾不為胃行津液,聚濕成痰,上犯於肺而致咳嗽痰白。故加半夏、橘紅、茯苓燥濕化痰。
四診:11月18日。服三劑後,哮喘平,形體強,咳嗽止,脈有胃氣。為鞏固療效,用生黃芪300g,當歸60g,山藥150g,白朮150g,柴胡150g,黃精150g,炙甘草100g
按:臨床實踐得知,痰病治愈,到身體康復,還有一段時間,應及時扶正,以防邪復侵。《內經》說「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故用黃芪補氣,當日補血,山藥補腎,白朮健脾,柴胡疏肝,黃精滋陰,甘草補中,其奏氣血調和,五臟安康。
體會:經驗之方關鍵在用量,疾病療效也在用藥量的多少。通過治療哮喘病,得知,過去現在均以發時治標,平時治本為原則。由於痰濁是本病之宿根,故發時以宣肺豁痰為重點,並依據証候寒熱之病情,或宣肺散寒,或宣肺清熱;緩解後治本,從肺、從脾、從腎着手,據証或補益脾肺,或肺腎雙補,方藥亦曾用過本篇所載者,效不佳,關鍵在於劑量。
本証依《內經》之論,《傷寒論》法方之劑量,據証候一診桂枝加厚朴杏子湯,量用每兩為15g,服湯後,主証大減。二診因勞倦顯現脾虛故痰,加《內外傷辨惑論》中的當歸補血湯服之,則定時証重,周身無力,脈虛複。三診痰濁犯肺,加二陳湯服之,痰消以平。四診為固本,哮喘病而愈。
總之,依証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