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学发展史中世史 张炯主编.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章 宋 辽 金 和 西夏 的分 立 与 文 学 新 格 局 第一节  宋辽金时代的民族格局和社会状况 公 元 年 ,赵 匡胤发动 陈桥兵变 ,夺取后周政权 ,建立宋 朝 。此 后 多年 间,中国土地上 除了汉 民族 的赵宋王朝 ,还 先 后存在过契丹族建立 的辽 、党项族建立 的西夏 、女真族建立 的金 以及南宋 晚期蒙古族建立 的元等北方少数 民族政权 。当时辽 、金 统治者常称宋为 “南朝 ”,宋人也往往称辽、金为 “北朝 ”,所 以 现代历史学家将这一时代视为 中国古代 的第二个南北朝 。从整个 中国历史发展 的进程来看 ,这 的确是又一个南北朝互相对峙 、抗 争和各兄弟 民族之 间互相攻伐又互相影 响、融合 的时代 。 赵宋政权 刚建立 时,只据有黄河 中下游流域一带 ,亦 即传统 所称之 “中原 ”地 区。但此后 来 年 间 ,宋廷 以武力 削平 了南 方 的后蜀 、南汉 、南唐及北方 的北汉等等割据政权 ,结束 了唐末 五代 的分裂混乱局面 ,基本上实现 了国家 的统一 。宋太祖赵 匡 鉴于 自唐代 安史之乱 以来 多年 间 “方镇太重 ,君弱 臣强 ”的 历史教训 ,加 强 了集权制度 ,把军权 、财政权 、司法权都收归 中 央独揽 ,并厉行崇文抑武 的基本 国策 ,根 除了武将拥兵 自重乃至 割据叛乱 的可 能性 。与此 同时,朝廷大量起用文士为官,使他们 成为从 中央到地方庞大 的官僚系统 的主干部分 。在政权 中枢机构 里 ,不但 宰相必须是读 书人 ,而且主兵 的枢密使等 官职也多 由文 人担任 。 自宋太祖开始 ,禁军 的统兵权就集 中到皇帝手 中,皇帝 又通过直接对他本人负责 的枢密 院掌握 了调兵权 ,同时还用文 臣 第 2 页 取代武将 以为藩镇 ,将各州府 的强兵升为禁军 ,使地方厢兵徒有 虚名 。为 了防范 内部叛乱 , 自宋初 即已形成 “守 内虚外 ”的军事 策略,对周边少数 民族政权 的军事进攻基本上都采取守势 ,而把 禁军大部分都驻扎在 京城及其周 围,而且常常调 防,使得 “兵不 知将 ,将不知兵 ”。这一系列措施 虽然加强 了中央集权 ,基本上 保证 了宋王朝 内部政 治 的安定和社会 的稳定 ,使军人和地方势力 难 以同中央对抗 ,但 同时也大大地 削弱 了国防力量 ,给后来 的对 外政治军事斗争带来 了持续不断 的灾难性 的后果 。这使得五代石 晋时割让给辽 国的燕 云十六州 (在今河北 、山西北部 )始终未能 收复 ,辽政权对 中原 的威胁一直未能解 除;西北大片地 区 (包括 今 宁夏 、陕北及甘肃 、青海等 的部分地 区)被西夏 占据 ,不但无 法收复 ,而且在与西夏 的战争 中多半吃败仗 。到后来金灭辽之后 乘势南侵 ,宋人 只有被动挨打 的份儿 ,不能组织有效 的抵抗 ,最 终京城 陷落 ,北宋政权覆亡 。此后南宋初年几位优秀 的军事将领 奋力抗金 ,手握兵权 ,志存恢复 。可是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对 金屈辱求和 ,收 回诸大将 的兵权 ,杀害 了岳 飞 。这样贯彻 收 回军 权 的 “祖宗 家法 ”的结果 ,只是保存 了一个 偏 安局面 。到 了最 后 ,连这个偏安局面也保存不下去 了 蒙古军 比金兵更 悍凌 厉 ,铁骑所 向,南宋灭亡 。宋代之所 以成为 中国古代史上备受屈 辱 的最软弱 的朝代 ,原 因固有多端 ,但崇文抑武 的偏激 国策 ,无 疑是祸根之一 。在 当时中国几个 民族政权并立纷争 的大格局 中, 宋 王朝 这个 文 弱 不堪 的 “呆 老大 ”一直被 动地 应 付 周边 强大 的 “小弟兄”们 的敲打,节节退让 ,先是 “奉之如骄子 ”,继而 “敬 之如兄长 ”,后来竟然 “事之如君父 ”,丧 失 了 自己的政权和 国 家 。以致终宋一代 ,从文人士大夫到普通军人 、民众 ,民族忧患 意识和 爱 国主 义精 神 都十 分 强烈 ,而且 愈 到后来 愈加沉痛 和激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