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氧化铝 色谱用的氧化铝是由氢氧化铝在400~500℃灼烧而成,因制备和处理方法的差异,可分为碱性、中性和酸性3种。氧化铝是极强的亲水性吸附剂,其中又以碱性氧化铝吸附力最强,其活性也和含水量有关,含水量愈多、吸附能力愈弱。 ①碱性氧化铝(pH9~10)适于生物碱,甾醇类等碱性或中性成分的分离。碱性氧化铝有时会与醛、酮、酯和内酯类成分发生异构化、氧化和消除化反应。故不宜用于醛、酮、酯和内酯类成分的分离。 ②中性氧化铝(pH6.5~7.5),主要适用于萜、醛、酮、皂苷等中性或对酸碱不稳定的成分的分离。 ③酸性氧化铝(pH4~5)适用于有机酸、氨基酸等酸性成分以及对酸稳定的中性成分的分离。 样品与氧化铝用量比:在1:20~1:50之间,极性弱的碳氢化合物,可增至1:100~1:200。 粒度要求:柱色谱用的氧化铝,其粒度要求在100~160目之间。 市售规格:氧化铝因黏合剂或荧光剂不同可分为氧化铝或氧化铝H、氧化铝G、氧化铝HF254、氧化铝GF365等不同类型。 氧化铝、硅胶活度与含水量关系 活度等级 氧化铝(含水量%) 硅胶(含水量%) Ⅰ 0 0 Ⅱ 3 5 Ⅲ 6 15 Ⅳ 10 25 Ⅴ 15 38 3)聚酰胺 聚酰胺:又称绵纶、尼龙,是由酰胺聚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 种类较多,色谱常用聚已内酰胺(绵纶6) 难溶于水及乙醇,可溶于浓盐酸和甲酸。 其结构式为: 影响聚酰胺与被分离成分形成氢键的因素有: ①被分离成分的结构 化合物分子能形成氢键的基团(如酚羟基、羧基、醌基等)越多,则被聚酰胺吸附越强,洗脱时越难洗脱。如: 与形成氢键的基团所处位置不同,其被吸附的强度也不同。一般对位、间位酚羟基被吸附的强度要大于邻位酚羟基。 分子内芳香化程度越高、共扼双键越多,则被吸附性越强,如: 能形成分子内氢键者被吸附强度小,如: ②溶剂的种类 聚酰胺与各种成分一般在水中形成氢键缔合能力较强,在有机溶剂中较弱,在碱性溶剂中最弱。 各种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由弱至强的顺序**为: 水 甲醇或乙醇(浓度由低至高) 丙酮 稀氢氧化钠水溶液或稀氨溶液 甲酰胺 甲基甲酰胺 尿素水溶液 (四)液滴逆流分配法 (DCCC):是利用流动相形成液滴,通过作为固定相的液柱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可有效防止乳化现象的产生。 流动相液滴垂直上下,经过固定相液体 操作技术: 装置:分为三个部分。微型泵、移动相溶液贮槽和试样液注入品组成输液部分;第二部分由300-500根内径约2mm、长度为20-40cm的萃取管连接而成;第三部分由检出器和分步自动收集仪组成。 操作:先将选择好的两相溶剂中的固定相充入全部萃取管内,然后从加样口注入已溶于(1:1)两相溶剂中的待分离试样,再由微型泵注入移动相,移动相在萃取管中形成液滴,不断地与固定相有效地接触、摩擦形成新的表面,促使演技在两相溶剂中实现充分的分配,获得很高的分离效果。不易乳化或产生泡沫,若用氮气驱动流动相,可避免被分离成分的氧化。从萃取管中流出的移动相通过检出器进行分部收集,完成液滴逆流分配的全过程。 适用范围:皂苷类化学成分的分离。 特点:使用溶剂较少,可定量回收试样,分离效果比CCD法好。 提示:广泛用于分离纯化多种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如:皂苷、生物碱、蛋白质、多肽、酸性成分及糖类等。分离效果好! 三、沉淀法: 沉淀法:指在提取液中加入某些试剂,使某些成分产生沉淀,而其他成分可以溶解、滤过,将所需的成分沉淀出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一)酸碱沉淀法:利用某些成分在酸、碱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分离。 (含生物碱或内酯)原料 用(酸或碱)水提取 再加碱或酸(使游离或成环) 使沉淀析出(生物碱或内酯化合物) 分为:酸溶碱沉法、碱溶酸沉法 四、结晶法 结晶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使某单一成分以结晶状态析出而与其他成分分离的一种方法。 1 结晶和重结晶概念 结晶:是指由非结晶状态到形成结晶的操作过程。 重结晶:指由纯度低结晶处理成纯度高结晶的操作过程。 原理: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 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 溶液,此时降低热饱和溶液的 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 结晶溶剂的选择 关键 溶剂应符合下列条件: ①不与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②对欲结晶的成分在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差别越大越好。 ③对可能存在的杂质冷热时溶解度均大,这样当溶液放冷时,有效成分析出结晶,而杂质仍留在母液中;或杂质在冷热时溶解度均极小,可先滤过除去。 ④有一定的挥发性,沸点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时,附着于结晶表面的溶剂不易除去;过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