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大典(四) 佚名.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唐诗鉴赏大典-4 中国经典古籍系列《唐诗鉴赏大典》 唐诗鉴赏大典-4 刘眘虚诗鉴赏 生平简介 江东人 0开元进士i官夏县县令6少时即善作文 8其诗今仅存十五首个大都为五言T多写自然景物二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刘眘虚 木叶纷纷下8 1 唐诗鉴赏大典-4 东南日烟霜下 林山相晚暮只 天海空青苍一 暝色况复久T 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0 独夜仍越乡几 寒笛对京口1 故人在襄阳 y 咏思劳今夕下 江汉遥相望儿 刘眘虚诗鉴赏 这首诗是 ”以诗代书” 个诗人从京口(故城在今江苏 镇江市)附近扬子江暮秋时节的肃杀景象缓缓写起8从 迷茫的景色中引出独居越乡的客愁二进而怀想起远在湖 2 唐诗鉴赏大典-4 北襄阳的友人孟浩然T全诗在结构上层层引进0步步深 入0读来如友人晤谈人娓娓情深T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6作者在对越中扬子江(即长江) 暮秋的景色的描写中寄寓了滞留异乡的客愁和对故人孟 浩然的深切思念 i 全诗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4第一部分从开始的 ” 木叶纷纷下”到 ”独夜仍越乡”几写秋江暮景和月夜客思 个诗人在与京口遥遥相对的靠扬州那面的长江北岸T他 独自一人 0 临江而望 8 看见经霜后的树叶纷纷落下 i“木叶纷纷下下东南日烟霜”两句 i 是采用因果倒装 的手法几东南地势低湿 y 暮秋时节雾多霜大只所以树 木的叶子纷纷脱落T这里逆笔取势4有力地突出了 ”木 叶纷纷下”这一具有特定含义的秋景口造成萧瑟气氛了 “木叶纷纷下”是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 ”嫋嫋兮 秋风 6 洞庭波兮木叶下了”作者在 ”木叶下”三字中嵌 以 ”纷纷”二字上突出了落叶之多8这正切近初冬的 ”暮 秋”节候y遣字生动、准确只开始两句看似信手拈来0 实则颇具匠心T接着作者看到6“林山相晚暮 4天海空 3 唐诗鉴赏大典-4 青苍” 二傍晚时分i长江两岸林山相依y暮色苍茫;而 江天相接 y 一片青苍了两句中T“相”字使林山与暮色 融合无间只显得暮色广阔无边;”空”字I又生动地描绘 出了在余光映照中只江上的空明景像 8两岸与江中 8 迷茫与空明y构成了一幅极其动人的秋江暮景图 0 前四句都是客观写景儿通过景语来暗示情绪 6 后 四句P诗人则是把情、景交织在一起来表现了让感情逐 渐显露出来下“暝色况复久儿秋声亦何长!”作者临江眺 望愈久6暮色愈加浓重上只听见江上凄紧的秋风和澎湃 的水声 y浩大而又苍凉向“暝色”与 ”秋声”1从视觉和 听觉两个方面使人产生愁绪 i而“况复久” 、”亦何长” 的反复感叹P更加强了这种愁绪的沉重 y 诗人的情感 直接抒发出来P“孤舟兼微月下独夜仍越乡了”眺望了很 久i才看见月亮从江边升起0水面漂荡着一叶孤舟0 此时更激起了作客越乡的孤苦愁绪人“微月”一写出月光 在江雾笼罩中 6一片朦胧的景象 6与孤舟相映人把羁 旅之思表达得更为强烈;而下句中的 ”仍”字 i说明作 者驻留已久了独夜乡愁 8 难以忍耐只这四句情景交融 4 唐诗鉴赏大典-4 几在前四句的基础上又深入一层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 者感情的逐步变化6为下文勾起无限的故人之思8作了 充分的铺垫和酝酿了 第二部分是最后四句 1 写对襄阳故人孟浩然的深 切思念上它是前八句情、景的必然深化一也是全诗的题 旨所在8这四句 0 作者不断变换角度和手法儿将思友 之情 6 写得淋漓尽致下“寒笛对京口I故人在襄阳 8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