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里拾叶录 陈思和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一、知识分子 “五 四 ”的 反 省 “五 四”是一个概念 ,它笼统地概括 了中国在 世纪第二个十 年 中发生 的三次文化现象 ,也可 以说新文化 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 段是 以 年 《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 ,提倡 民主与科学 ,反对孔教伦 理思想 ,开始 了思想启蒙意义上 的新文化运动 ;第二个阶段是 以 年 《新青年》北迁北京,陈独秀掌北大文科学长 ,使刊物的社会性与高等学 府 的学术性结合起来 ,并 以发表胡适之 的 《文学改 良刍议 》为序幕而开 始 了文体革命 ,在语言形式上落实新文化 的启蒙意义 ,进而带来 了新文 学运动 ;第三个阶段是 以 年发生 的学生爱 国运动为标志,也就是真 正意义上 的 “五 四”运动 。对于这最后一个阶段 的 “五 四”运动 ,过去 曾有过一个 时期把它说成是 “十月革命 ”的影 响所致 ,赖有它才普及 , 扩大 了新文化 的成果,并从思想上 、组织上为 以后革命政党 的成立作好 了准备,因此这一阶段的 “五四”才是最高、最有意义的 “五四”精神 。 近年来学术界渐渐放弃 了这种理论 ,转 向了另一种观 点,即以为发生在 年前的这场学生运动并无太大的意义 ,更重要 的应是 年开始的思 想文化革命,而学生运动不但没有扩大反而缩小了它的思想成果的意义, 使一场思想革命转化为具体 的政治革命 ,这才导致 了 “民主与科学 ”的 任务最终未能完成 。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是片面 的, “五 四”新文化运动 的三个阶段之间有着完整的逻辑 。中国文化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行为性, 任何理论体系最终都不是上升到形而上领域 ,而是通过 自身 的体验来完 成 的 。新 文 化 运 动 的思想 启 蒙深 入 下去 ,必然 会 落 实 到它 的表 现 形 式 文体 的革命 ,而有 了通俗 的文体来进行思想启蒙 ,也必然会进一 步落实到人 的行为 ,使之成为一种行动哲学 。所 以 “五 四”爱国学生运 第 2 页 动正是新文化宣扬 “民主和科学”的必然结果。 “民主”就是反对专制, 是一种新的治国精神和治国原则 。按这种原则,每一个公民都理所当然 要参与 国家大事 ,并都要 以真正主人翁的态度去关心政治,维护 国家与 民族的利益 ,监督 国家统治者的放任行为。这场学生运动通过知识精英 的干预来制止政府在外交政策上 的错误 ,正是新文化运动直接和必然 的 结果。诚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一场爱 国学生运动改变 了新文化运动 的 初衷,使原来的思想运动转 向具体 的政治运动;文化启蒙的原则改变成 实践革命的原则,缩小了新文化运动的原有意义 。这也是事实。由于从 年的新文化运动到 年 的学生运动之 间有着 内在 的逻辑联系,假 定真是后一个 “五 四”改变 了前一个 “五四”的走向,那也只能是新文 化运动本身的矛盾和局限所致。 在许多推崇 “五 四”运动 的人看来,这场 旨在反对几千年传统 文化的运动无疑揭开了中国现代史新的一页,在 中国历史上堪与欧洲 的 文艺复兴运动相媲美。无论在当时还是在 以后,有许多 “五 四”精神 的 阐释者都是这样认为 的。譬如胡适 ,在 年 的一次演说 中就直接把 “五四”称为 “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他举例说,当时北京大学有个很著 名的刊物 《新潮》,其英文译名为 ,即文艺复兴的意思,可见 当时一般新文化提倡者的想法 。当然胡适还用一些其他方面的实证材料, 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也是 由但丁等统一 国语来 比附中国的白话文运动等 等 。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相信,中国从 “五 四”开始提倡人文主义 (即 “人 的文 学 ”)、个 性解 放(即表 现 自我 ),都 是 从 欧洲 文 艺复兴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