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剩墨(二) 黎泽济.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桑榆剩墨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第三辑 史 事 管 窥 百年前的新闻纠葛 光绪四年(一八七八)二月初郭嵩焘在英 伦,为请英国画师古得曼( )画像,特先 !#$% 至美国人番得尔·威得( )所开之照 ’(#%)) *((# 像馆照一像为式。其时伦敦电光尚只用于照 像,街上照明均用煤气灯。郭氏曾预言“计一二 十年后,各国皆当用电气,照路灯无复有用煤气 者矣”。古得曼为郭氏画像后,郭氏又请其为梁 夫人及在伦敦所生幼子英生画像。郭氏日记记 云:“古得曼为梁姬及英儿作小照。以西洋画非 中土所及,数万里来此,欲藉以留示后人,不惮 烦费为之。”梁夫人油画像归国后曾悬于长沙玉 池别墅梁夫人卧室中。古得曼因得邀中国钦差 青睐,一再请其画像,在伦敦声誉鹊起,但也因 此引起一点小小风波。 风波的起因,是上海《申报》光绪四年六月 二十日登有题名为“星使驻英近事”的一篇报 导。是年八月郭氏在巴黎看到这份《申报》,认 为报导中古得曼的话是“意取讪侮”,报导原文 说:“英国各新闻纸言及中国朝廷驻外国大使之 - ,+ 事件,每涉诙谐。近阅某日报云:英国最近设立之画院内有一 小像,俨然是中国朝廷驻英大使。据画师古曼(按:即古得曼) 云:余欲画大使小像,见大使有踌躇之意,延迟许久才答允。 余又多方相劝,大使才肯就座。余欲观其手,但大使置在衣袖 中,不肯出示。余必欲挖而出之,大使遂更形踌躇矣。坐定 后,大使正式说:画像须两耳齐露,若只一耳,观像的人岂不要 说一只耳已被人割去了吗?大使又说:帽上的翎顶必要画入。 余以为翎顶为帽檐所蔽,翎枝又在脑后,断不能画。大使听说 后,即俯首至膝,问我说:如今见到翎枝否?余回答说:大使的 翎顶虽见,但大使之面目不存在了。大使闻听此话,彼此大 笑。大使愿意脱帽而坐,帽子另绘一旁。余又请大使穿朝服, 大使正式说:若穿朝服,贵国臣民恐磕头不遑矣。才不穿朝 服。以上皆画师古曼所说,而经该报刊载,画像即成,大使认 为维妙维肖,欲请画师为其夫人画像云。”(按:当时清廷驻外 使节实际为公使级。) 这段报导虽不免编造细节,由于中西意识不同,外人只是 当作寻常笑谈,郭氏则认为是有意讪侮。任郭氏翻译者为英 人马格里,郭氏召之查询,马格里也“勃然为之不平”,特致函 《申报》说:“……公(尊称郭)旋伦敦,诘问古曼以此事之缘起, 古曼指天明誓,坚不承认。且在伦敦阅看新报十余家,亦从未 见此一段文字。仆谓此等讥笑轻薄之言,或是他人有意污蔑 钦差,借古曼画像为言;或径出古曼之手笔,要皆无足轻重。 ……乃贵报言及英国新闻纸对中国大使每涉诙谐,则仆自随 钦差以来,所见新报,无不钦佩中国钦差,绝不闻有诙谐者 ……望将此段议论载入贵报,稍释前言之失。”《申报》虽照登, 但郭氏仍欲查究上述报导来历。 《申报》主人为英人梅渣( )。光绪五年三月郭 !#$% ’()* - ,+ 氏受代回国过沪,梅渣托人转达,以为上一报导用游戏之文, 无足深论。报导本译自上海《字林西报》,梅渣最初不愿供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