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法规类研究论文-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DOC

标准法规类研究论文-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准法规类研究论文-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基金项目: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013IK142) Fund: 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ning Project of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3IK142) *通讯作者: 刘环, 研究员,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监控、WTO/SPS规则、措施及动物疫病检测方法。E-mail: liuhuan@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Huan, Professor, Doctor, Beiji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No. 6, Tianshuiyua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6, China. E-mail: liuhuan@ 加拿大微生物监控计划分析简明醒目, 能确切反映全文主要内容, 通常不超过20个字。尽量避免使用符号、简称、缩写及商品名等。各类文稿均须附英文题名。中英文标题应一致。 简明醒目, 能确切反映全文主要内容, 通常不超过20个字。尽量避免使用符号、简称、缩写及商品名等。各类文稿均须附英文题名。中英文标题应一致。 张 伟1, 张锡全1, 刘 环1*, 贝 君2, 张 雷1, 仇华磊3, 刘 良4, 焦 阳5 (1.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北京 100026; 2.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123; 3. 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常州 213003; 4. 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成都 610041; 5. 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 北京 100028) 摘 要:标准法规等栏目文章摘要可以为叙述性摘要, 要突出创新点或重要发现, 要求不少于200字。 加拿大被誉为全球食品卫生和检验最严格的国家之一, 其食品国家微生物监控计划及运作模式也值得各国借鉴。2012/2013财年, 加拿大国家微生物监控计划共对4980份国产和进口食品样品进行了微生物抽样检测, 以确保食品符合加拿大的标准。其中国内食品抽样3469份, 进行了8328项检测; 进口食品抽样1511份, 进行了4909项检测。结果表明, 国产食品和进口食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9.5% 和99.0%, 整体合格率为99.4%。整体来看, 所有商品的合格率很高(大于99%)。本文结合加拿大食品检验署发布的2012/2013财政年度的国家微生物监控计划报告及相关的监控指南, 对加拿大的微生物监控计划的产品类型、项目及实施进行深入地分析,提炼出值得借鉴的方面, 以期给我国政府部门及相关从业人员从政策层面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借鉴。 标准法规等栏目文章摘要可以为叙述性摘要, 要突出创新点或重要发现, 要求不少于200字。 关键词:在中英文摘要下面标引3~8个关键词, 中英文对照。关键词间用“; ”分隔。关键词不得用缩写、缩略词,应给出全称。应使用全国科技名词委规范发布的术语、专业名词, 在中英文摘要下面标引3~8个关键词, 中英文对照。关键词间用“; ”分隔。关键词不得用缩写、缩略词,应给出全称。应使用全国科技名词委规范发布的术语、专业名词, 尽量避免自造。 Analysis of Canada national microbiological monitoring program ZHANG Wei1, ZHANG Xi-Quan1, LIU Huan1*, BEI Jun2, ZHANG Lei1, QIU Hua-Lei3, LIU Liang4, JIAO Yang5 (1. Beiji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Beijing 100026, China; 2. 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eijing 100123, China; 3. Changzhou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Changzhou 213003, China; 4. Sichuan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Chengdu 610041, China; 5. Research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