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广东科学技术奖公示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PAGE 1
- -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
项目名称
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模式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
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
广州市胸科医院
主要完成人
(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
1.周琳(主任医师、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主持并完成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研究与现场实施)
2. 赵雁林(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持并完成国内规模最大的结核病耐药监测研究)
3.黄曦(研究员、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主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核病分子诊断新技术并成功转化应用)
4.钟球(主任医师、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主持并完成广东省第五次流行病学调查)
5.陈亮(副主任医师、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主持并完成广东省结核病信息化项目研究与现场实施)
6.肖艳文(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持并组织结核病分子诊断新技术新产品的全国推广应用)
7.杨应周(主任医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主持并完成结核病流动人口管理策略研究与应用)
8.吴惠忠(副主任医师、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主要参与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研究与现场实施)
9.郭卉欣(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主要参与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研究与现场实施)
10.刘磊(主任医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主要参与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的现场实施)
11.余卫业(主任医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主要参与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的现场实施)
12.周杰(副主任医师、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主要参与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的现场实施)
13.刘健雄(主任医师、广州市胸科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主要参与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的现场实施)
14.陈瑜晖(主任医师、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主要参与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的现场实施)
15.李建伟(主任医师、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主要参与广东省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的现场实施)
项目简介
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流行疫情居高不下,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中国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17年新发结核病患者数居全球第二。广东省由于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比例高,地区间防控能力和水平不平衡,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近8万例,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针对我省结核病的高负担状况,疫情下降不理想,缺乏科学系统研究和有效防控策略的状况。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及相关合作单位在2008-2016年间,结合我省结核病的实际情况,从政策、技术、管理等多层次,围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开展了全省结核病综合防控模式的系列研究,包括覆盖全省的结核病流行规律研究、快速诊断技术转化、创新治疗方案、构建“互联网+”分级诊疗管理,实现了我省结核病服务的全覆盖,基本形成了具有广东省特色的结核病综合防控模式,实现了疫情的有效遏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一、首次开展了多维度、全方位的流行病学和社会学研究,掌握了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
1.开展我省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及患者社会经济情况调查,获得了我省结核病的基本流行规律情况。
2.连续6年开展结核病的动态化耐药性监测,实时掌握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及趋势,为耐药结核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早期发现策略,并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得到良好的应用。
1.以系统性、连续性的生物样本库为基础,率先建立中国结核病系统生物学与转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为结核病诊断新技术的研发、转化、应用提供孵化基地;
2.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恒温实时荧光技术,结合信息化监测与预警技术,应用结核病分子诊断新技术,有效缩短结核病以及耐药结核病的确诊时间。
三、临床治疗新技术、新规范的转化与应用
1.针对普通肺结核患者,积极探索超短程化疗方案,并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2.应用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规范化治疗管理工作技术,实现全省耐多药治疗管理规范化;
3.率先探索传染性肺结核住院隔离治疗技术。
四、关口前移、主动干预,促进管理规范化取得新成效
1.开展基于关口前移的高危人群主动发现策略研究,切实加强对密切接触者、老年人、学生、糖尿病患者等的早期筛查;
2.率先开发智能化工具服药管理新模式,利用“智慧结控”系统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恒星能量的生成贝特.PPT
- 2005年第三季度药品监督检查抽验不合格情况通报表经营单位部分.DOC
- 2004年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防治知识竞赛题-南开大学.DOC
- 2006年科技计划项目.DOC
- 2006年试验室建设立项项目一览表-试验室管理处-浙江师范大学.DOC
- 2007年上海广告业发展情况统计分析-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局.DOC
- 2009―2011年秋季长江口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中国水产科学.PDF
- 2009年农业部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DOC
- 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网络教学-南昌大学.DOC
- 2007年罗湖区教育系统软科学科研究项目及配套金额下达表.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