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内容标准 * * 物理课标.学习要求 与 教 学 建 议 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陈跃聪 2010年8月10日 chyc286949@163.com 二、学习要求 三、教学建议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一、内容标准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培养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 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学习要求 1.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例1 科学家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通常应是( ) A.制定实验计划 B.猜想与假设 C.发现并提出问题 D.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二、学习要求 2.对自然界中的神奇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例2 雨后我们常会看到天边那一道美丽的彩虹,请你就这一现象进行质疑,提出你的一个问题,并对问题可能的答案进行合理的猜想。 疑问: 。 猜想: 。 三、教学建议 1、走进神奇 本节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第一堂物理课。 教师要把握: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物理的意义, 体会从生活走进物理的理念。 希望教师认识到此节课的重要意义。 建议采用以下方法: (1)将有关教学内容编成课件,在多媒体教室讲授; (2)通过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尝试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提出问题、猜想,教师讲解、激趣。 本节内容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讲解过程注意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建议 2、探索之路 在讲解时建议为学生勾画出物理学发展的几大阶段,强调这几个阶段对物理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索路程的艰辛与漫长以及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联,结合考古学、历史学的知识讲解,突出 物理学史。对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要求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内容标准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 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学习要求 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参照物。 例1 2005年10月12日,载着中国人飞天梦的“神舟六号”飞船发射了。飞船发射时,航天员聂海胜相对费俊龙而言是 的,以 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二、学习要求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例2 图2-1物体的长度为 cm。 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0 cm 1 2 3 图2-1 3.能根据生活经验估测时间和长度。 例3 坐在温馨的家,思考生活中的物理情景。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上体育课时,某同学跑100m所用时间约为16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例4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2cm 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0m/s C.新的2B铅笔的长度为30mm D.一般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160cm 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例5 厦金航线在加强闽台交流、促进海西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开通的厦金第二航道全程航行时间只需24 min,航道长18 km,仅为第一航道的一半。求: (1)第二航道客船航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若第一航道快速航班航行的平均速度为50 km/h,选择第二航道比第一航道全程可节省多少航行时间? 5.借助图表展示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通过实验测定物体的运动速度。 例6 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跑得最快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 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13.7 13.8 13.6 时间t/s 丙 乙 甲 参赛者 5.借助图表展示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通过实验测定物体的运动速度。 例7 测短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运用的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每课一练(全册打印版) .pdf VIP
- 永川区2024-2025(上)九年级物理试题 .pdf VIP
- 摩登家庭台词剧本第一季第一集中英双语左右对照.pdf VIP
- 2022-2023学年重庆市永川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doc VIP
- xxxx局文书档案整理及数字化项目实施方案(技术标 53页).doc VIP
- 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SL 654-2014).pdf VIP
-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永川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docx VIP
- 《汽车理论》全套课件 (余志生主编 第五版).ppt VIP
- 3500词汇速记(1~60讲全部讲义).pdf VIP
- 2025年中考数学几何模型综合训练(通用版)专题25相似模型之母子型(共边共角)模型解读与提分精练(教师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