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术精要(2007)-殷晓蓉主编.pdfVIP

新闻传播学术精要(2007)-殷晓蓉主编.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  录 代  序 …………………………………………………… 杨家润  1 复旦大夏联合大学西迁史料选 ……………………………… 整理者:程晓   孙瑾芝  严玲霞  1 复旦大学北碚校基征地史料选…………… 整理者:孙瑾芝  56 私立复旦大学改国立史料选 ……………… 整理者:孙瑾芝  65 抗战时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史料选……… 整理者:孙瑾芝  84 复旦大学东迁史料选 … 整理者:孙瑾芝  严玲霞  田  园  94 复旦大学无锡校基史料选……… 整理者:郭  蓓  郭鸿梅  213 编  后 …………………………………………………………   260 代    序 中国自鸦片战争至1949 年的百余年间,内忧外患不断。 外则受 尽帝国主义列强蹂躏欺压,国际间无正义;内则农民起义不绝,军阀 混战连年,民生凋敝,民资耗尽。 尤以遭日本帝国主义之祸害为最 烈,自九一八侵占我东北三省后,时刻谋划吞灭中国。 终于在 1937 年挑起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上海战事,拉开全面侵华铁幕。 一时狼烟 四起,硝烟滚滚,火光血腥笼罩神州大地,中华民族蒙受亘古未有之 苦难浩劫。 少时曾多次听长辈讲“东洋人来了逃难”的故事,日本侵 略者视中国人如草木,随意屠杀、奸淫取乐的兽性与残忍令闻者毛发 皆竖。 这应该是当年中国普通老百姓受祸于日本侵略的真实情况 吧。 惨痛的历史,是不应淡忘的。 日寇的铁蹄令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无路可退,于是团结在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大纛下,一头扎入八年长夜、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 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时期,复旦大学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西迁东返, 求生存、求发展。 其间曾遵教育部令与大夏大学组成联合大学内迁, ① 西上庐山,再迁重庆,最后落脚四川北碚夏坝 。 九年于斯,经历风雨 飘摇,受尽困苦曲折,艰难创业,办学育人,终于1946 年秋胜利复员 东返上海。 本编选自校档案馆所藏档案,意在用原始史料来展现那段特殊 ① 夏坝原名下坝。 1938年复旦大学建校于斯。 后陈望道提议:下夏同音,夏坝较下坝雅 驯。 此议为校方采纳,下坝遂更名为夏坝,但原文中的“下坝”保留。 — 1 — 历史时期复旦大学生存的艰辛,办学者不屈不挠的精神及复旦人爱 校护校、努力升华学校的追求。 虽然本编反映的是复旦大学的历史, 但它与当时社会大背景紧密相依,可说它是当时中国教育界的缩影, 在特殊性中寓有普遍性。 以下就本编档案史料作一钩提,试图予读 者一个抗战时期的复旦大学轮廓。 七七卢沟桥事变,北大、清华、南开奉命南下长沙,组织长沙临时 大学。 其时上海尚稳定,颇以为一年半载战火难烧及。 哪知仅过月 余,日军挑起八一三战事,上海租界之外顿成战场。 9 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指令上海复旦、大同、光华、大夏四所私立 大学组织联合大学,各自筹款内迁。 大同、光华以经费无着退出,复 旦、大夏则遵部令,组成复旦大夏联合大学。 她是中国抗战时期最早 以联合大学命名的学校,校长由复旦大学代理校长钱永铭、大夏大学 校长王伯群担任。 联大照部令分为两部,第一部以复旦为主体,由复 旦大学副校长吴南轩、大夏大学教务长吴泽霖领导,迁往江西;第二 部由大夏大学副校长欧元怀、复旦大学教务长章益领导,直奔贵州。 教育部曾颁发校印,指令内开:“查该私立复旦大夏等校于赣黔两省 设立联合大学,前经本部核定校名为联合大学第一部暨第二部有案。 依照私立各级学校印信颁发办法,该校钤记应由本部刊发。 兹刊发 该校第一部木质钤记一颗,文曰:‘私立复旦大夏联合大学第一部钤 记’,并附印鉴纸五张,应即具报启用日期,并将印鉴送部备查。 合令 遵照。 此令。     部长王世杰”。 其时江西、贵州皆无完全大学,教育 部意欲俟后将联大国立,使之成为赣黔两省之永久性大学。 11月初,联大第一部师生九百余人到达庐山。 联大租定山顶牯 岭镇之云天、大华、胡金芳和严仁记四旅社为教职员暂栖所,并租定 普仁医院作临时教室,于同月8 日正式上课。 一面函请江西省政府, 希望准予在九江县莲花洞附近征地千亩,用以建校。 并得赣省政府 函复同意。 12 月初,日军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