煳"烤"音义考-中国社会科学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 7月 语 言 研 究 Ju1..2016 第 36卷 第 3期 StudiesinLanguageandLinguistics 、,0136 NO.3 “煳、“烤音义考 朱 炜 (华中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074) 摘要:谚译 《老乞大 、 朴通事 的谚文注音和释义说明 “煳”字音beng,不读 ping,文中的 “煳牛肉”也不是烤牛肉。《朴通事新释谚解 和 重刊老乞大谚解 中出现的 “烤”主要用作 “烘热”,也不是烘熟食物。 关键词: 老乞大 ;《朴通事 ;谚文;煳;烤;音义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263(2016)03.0092.07 汉语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资料,主要是汉语的历史文献,而相关的非汉语文献,包括中国其他民族和 域外其他国家的历史文献,也不容忽视。这些资料的形式有借词、译音、对音、意译、域外方言等,可 以统称为汉外译借 。汉外的 “外”,指的是汉语之外,而不仅仅是指外国语。汉外译借往往能解决一些单 靠汉语语料无法解决的问题 。 1923年,胡适发表了他翻译的俄国钢和泰 (AlexandervonStael—Holstein)的论文 《音译梵书与中国 古音》,力倡利用梵汉对音来研究汉语古音音值 (钢和泰 1923)。接着,汪荣宝发表 歌《戈鱼虞模古读考》 一 文作为响应,文中说:“夫古之声音既不可得而闻,而文字又不足以相印证,则欲解此疑问者,惟有从 他国之记音文字中求其与中国古音有关者而取为旁证而己。”(汪荣宝 1923)文章利用各种域外译音考定 上古汉语歌部和鱼部的元音是 a,从而引发了汉语古音研究的一场大讨论 。 通过这场大讨论,译音在汉语史研究上的无可替代的学术价值被学术界所认识和认可,很多学者开 始利用各种汉外译借的语料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资料从梵文逐渐扩大到藏文、八思巴文、 西夏文、蒙文、满文……以及域外的日文、越南文、泰文、缅文等,也包括韩语古代文字谚文,但研究 的领域,主要是语音。 近年来,这种研究取向发生了变化,开始有学者利用汉外译借资料进行古代汉语语法和词汇的研究。 例如,假设要判断汉译佛经中有一个语辞是否具有某项语法功能,由于正如汉字不能显示音值,汉字也 不能显示语法功能,学者只能从上下文语境来观察分析,往往会各执一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而如 果能有此经的梵文原本两相比勘,对应的梵文源词确实就是这种语法意义,这就是汉语译词已具备此项 语法功能的很好的证据。同理,汉外译借也可以为研究古代汉语的词汇提供宝贵的资料,本文利用古代 朝鲜 《老乞大》、 《朴通事》中使用谚文对汉语注音释义的材料探讨在汉语文献中音义不明的近代汉语词 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老乞大》、 《朴通事》是朝鲜古代用汉文书写的两种汉语教科书,元末明初即己流行。朝鲜著名语 言学家崔世珍在 《四声通解》(1517)的自序中说:“夫始肆华语者,先读 《老乞大》、 《朴通事》二书。” 可见两书在朝鲜的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两书的作者己不可考,原本也已失传。崔世珍在 16世纪初用 谚文将两书翻译注释为 《翻译老乞大》和 翻《译朴通事》,是现存最早的本子。崔世珍还编撰了相关的词 基金项目: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 (人文社科)项 目“基于谚译 《老朴》数据库的16—18世纪朝汉语言系统研究” (2013WQ015) 作者简介:朱炜,女,1972年生,浙江桐乡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比较语言学。 汇集 《老朴集览》,其中包括 《老乞大集览》和 《朴通事集览》,是两书的专书词典。在此基础上,朝鲜 历代汉语学家根据不同时期的汉语 口语语音的变化又不断订正和修补,现存于世的有 《老乞大谚解》(郑 太和 1670)和 《朴通事谚解》(边暹、朴世华等 1677)、 《老乞大新释谚解》(边宪 1763)和 《朴通事新 释谚解 (金昌祚等 1765)、《重刊老乞大谚解》(李洙等 1795)。上述七种本子下文统称为谚译 《老乞大》、 《朴通事》。 《老乞大》记述几个高丽商人和一个姓王的中国辽阳人结伴去北京等地做买卖的过程, 《朴通事》叙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