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 录
绪言:中国历史发展序列中的隋唐帝国1
一、 唐五代时期的世界与中国1
二、 唐五代的历史发展脉络 4
(一)隋朝 (581 年至 6 18 年)4
(二)唐前期 (6 18 年唐建立至 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 5
(三)唐后期 (7 55 年安史之乱至 875 年黄巢起义)6
(四)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十国 (875 年至 960 年)8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10
四、 唐五代的历史地位 13
(一)经济方面13
(二)政治方面16
(三)文化方面19
第一讲 载舟与覆舟—— 贞观之治的启示 22
一、吸取教训,借鉴经验—— 贞观方针的制定22
二、至公无私,诚信为本—— 唐太宗的人格表率 24
三、 人唯贤,用人不疑—— 唐太宗的用人之策 26
四、克己之欲,以民为本—— 唐太宗的治民之术 29
五、从谏如流、犯颜直谏—— 贞观君臣的鱼水关系31
六、以我为主,海纳百川—— 贞观年间的对外政策33
七、权责明确,运转良好—— 贞观之治的体制保障36
八、后宫稳定,贤良助佐—— 太宗皇后长孙氏38
九、长子被废,储宫不稳—— 贞观政治的转折点 41
十、居安思危,载舟覆舟—— 贞观之治的启示42
第二讲 诡异风云:唐代的储位与皇位之争 43
一、唐朝前期44
二、肃宗至宪宗时期 48
三、宪宗、穆宗、敬宗时期52
四、文宗、武宗时期 57
五、晚唐时期62
第三讲 千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的武则天 65
一、由木材商到寒门新贵 66
二、从才人到皇后68
三、“二圣临朝” 72
四、从圣母神皇到大周女皇77
五、让帝位去帝号84
第四讲 大运河的开通与经济中心的南移87
一、大运河的开通87
(一) 炀已晓京杭动 87
(二)千里长河一旦开 89
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91
三、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95
(一)唐宋帝国运河牵 95
(二)城市格局由此变 97
(三)文化重心向东南 102
第五讲 一日看尽长安花—— 科举制漫谈 105
一、科举考试科 目107
(一)常举107
(二)制举110
(三)武举111
二、科举考试的过程 112
(一)发解试 (初试)112
(二)省试 (复试)113
(三)吏部铨选116
三、唐代科举的问题 117
(一)得意蛟龙失水鱼—— 落第举子117
(二)行卷119
(三)今 日无言春雨后,似含冷涕谢东风—— 座主和门生 .121
四、科举制的影响122
(一)科举和学校 122
(二)科举与婚姻 122
(三)科举与唐代社会风气 123
第六讲 忽然烽火连天起——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124
一、玄宗后期政治与安史之乱的爆发124
二、德宗削藩:四镇连兵与奉天之难131
三、元和中兴:淮西大捷与河朔归顺136
四、长庆之政与藩镇势力的复活141
五、黄巢起义后藩镇势力的重组与相互兼并 142
第七讲 外族盛衰与内政之连环性—— 唐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146
一、唐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146
(一)突厥 (突骑施,薛 陀)146
(二)回纥151
(三)吐蕃 (吐谷浑,党项)153
(四)南诏158
(五)西域诸邦国159
(六)东北诸族161
二、唐朝的民族思想与民族政策16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知传链电子书
- 论创造的基本特征.pdf
- 公共哲学研究的现状、溯源与展望.pdf
- 当代中国哲学理论与实践的互动.pdf
- 新形势下社会治理创新的难点及对策.pdf
- A Study of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System.pdf
- Non-Traditional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Outlook.pdf
- “Sovereignty as Responsibility”:Intellectual Sources,Evolving Paths,and Theoretical Debates.pdf
- Constructing and Conceptualizing “Interdependent Hegemony”in an Era of the Rise of the BRICS and Beyond.pdf
- Re-conceptualizing State Responsibility:Human Security Protection,Conflicts and Governance.pdf
- Shared Security:Chinese Perspectives on Non-Traditional Security.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