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交往礼仪培训课件 70.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握手时的禁忌 (四)握手时的禁忌 (四)握手时的禁忌 思考题: 1、这个周末老师去你家做客,你在迎接老师的时候,应该谁先伸手握手呢?那么当老师离开时,又该由谁先伸手去握手呢? 2、在某社交场合,你遇到了一位看起来不讲卫生的人要和你握手,而且你能看到他的手的确不干净,请问你该怎么办? 二、鞠躬礼   鞠躬礼是一种人们用来表示对别人的恭敬而普遍使用的致意礼节。 二、鞠躬礼 (一)行鞠躬礼的场合 二、鞠躬礼 (二)鞠躬礼的方式     一鞠躬礼:适用于社交场合、演讲、谢幕等。行礼时身体上部向前倾斜约15—20度,随即恢复原态,只做一次。 三鞠躬礼:又称最敬礼。行礼时身体上部向前下弯约90度 二、鞠躬礼 (三)鞠躬礼的正确姿势   行礼者在距受礼者两米左右进行。以腰部为轴,头、肩、上身顺势向前倾约15度至90度,双手应在上身前倾时自然下垂放两侧,也可两手交叉相握放在体前,面带微笑,还可附带问候语,施完礼后恢复立正姿势。 二、鞠躬礼 (四) 、 鞠躬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点头礼    即颔首礼,具体做法是头部轻轻一点,同时面带微笑。 点头礼适用的范围很广,如路遇熟人或与熟人、朋友在会场、剧院等不宜交谈之处见面,以及遇上多人而又无法一一问候之时,都可以点头致意。 四、挥手礼 正确做法是:抬起右臂,向前方伸直,掌心向着对方,四指并拢,拇指张开,轻轻向左右摆动一两下。行举手礼的场合,与行点头礼的场合大致相似,它最适合于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 五、注目礼     泛指用眼睛注视对方的一种礼节。具体做法是:起身立正,抬头挺胸,双手自然下垂或贴于身体两侧,笑容庄重严肃。通常用于升国旗、游行检阅、剪彩揭幕、开业挂牌等情况下。 六、脱帽礼     在公共场合行此礼时,男子摘下帽子向对方点头致意即可。当进入主人房间时,客人必须脱帽,以示敬意。在升国旗、奏国歌等庄重场合,人们应自觉脱帽。 七、拥抱礼    拥抱礼是流行于欧美的一种常用见面礼。在人们表示慰问、祝贺、欣喜时,拥抱礼也十分常用。 八、亲吻礼 人们常用此礼来表达爱情、友情、尊敬或爱护。 九、合十礼   合十礼,又称“合掌礼”,行礼时,双掌合于胸前,十指并拢,以示虔诚和尊敬。 遇到不同身份的人,行此礼的姿势也有所不同。 十、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见面问候礼仪。 十一、面颊礼 碰鼻礼 成人礼 吻手礼 祭孔大典 清代官员上朝 授课时间:2015年01月05日 星期二 课题:第五讲 教学目标: 学习日常交往礼仪中的介绍礼仪 掌握在不同场合介绍的内容及介绍秩序 教学重点:集体介绍 教学难点: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 场地教具:多媒体 第三节 介绍礼仪 1、自我介绍 介绍时机 时间控制:一分钟或半分钟 顺序:地位低的人先做介绍 基本程序: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同时递上事先准备好的名片。 第三节 介绍礼仪 内容 寒暄式——姓名 公务式(商务式)——单位;部门;职务;姓名 社交式 ——姓名;职业;籍贯;爱好等 第五章 日常交往礼仪 本章讲授的是日常交往礼仪,即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应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第一节讲授的是称呼礼仪。涉及生活中、工作中以及对外交往中称谓的有关礼仪规范。 第二节讲授的是握手礼仪。涉及握手的时机、伸手的次序、相握的方式以及握手的禁忌等问题。 第三节讲授的是介绍礼仪。涉及自我介绍、他人介绍的基本礼仪规范。 第四节讲授的是名片礼仪。涉及名片的用途、交换、存放等问题的具体规范。 第五节讲授的是交谈礼仪。涉及交谈的语言、交谈的主题、交谈的方式等方面的具体礼仪规范。 授课时间: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课题:第五讲 教学目标: 学习日常交往礼仪 掌握正确的称谓 教学重点:日常交往中表现得体 避免失礼于人 教学难点: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 场地教具:多媒体 第一节 称谓礼仪 称呼,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由于所处场合的不同,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 总体上的要求是:正确、庄重、正式、规范。 第一节 称谓礼仪 一、生活中的称呼    在日常生活中,称呼应当自然、亲切、准确、合理。  (一)对亲属的称呼    亲属,是指和本人有直接或间接血缘关系的人。 1、具

文档评论(0)

开心就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