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蔬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培训大纲;蔬菜病害的种类;真菌性病害;猝倒病;发病特征:种子在萌发后出土前受侵染可造成烂种,幼苗出土后在茎基部呈现水渍状,病部随即缢缩凹陷,幼苗猝倒。地面潮湿时病部表面生白色绵毛状霜菌。可危害瓜类、茄果类和叶类蔬菜等。
发病条件:苗床内高湿低温的条件有利于发病,土壤温度15-16℃病菌繁殖很快,超过30℃时病菌收到抑制。土温10℃左右最适发病。苗床灌水后积水窝或棚顶滴水处常是发病中心。;防治建议
发病时除及时清除病株及邻近病土,还需要配合药物防治,如:百菌清、代森锰锌、聚砹·嘧霉胺、门神、甲霜灵·锰锌、恶霜嘧铜菌酯、霜脲·锰锌、烯酰吗琳·锰锌等;立枯病;发病特征: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发病。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的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呈猝倒状。可危害瓜、茄果、豆及叶类蔬菜等。
发病条件:病菌发育适温20-24℃。一般多在育苗中后期发生。苗床管理不善、通风不良、温度较高、阴雨多湿、土壤过粘、重茬、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等易诱发本病。;防治建议
发病初期可喷洒普力克、瑞毒铜、多菌灵、利克菌、甲基硫菌灵、百菌清等药剂,或直接用药液浇灌。也可用恶霉灵、甲基立枯磷、井冈霉素等喷洒防治次。
发病后可用可杀得+云大120/恶霉灵连续喷洒2-3次。;真菌性病害;早疫病;发病特征:危害番茄、甜椒和辣椒等的叶片、茎、叶柄呈深褐色或黑色轮纹斑,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
发病条件:病菌通过气流、灌溉水以及农事操作从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传播,病菌生长适温26~28℃,高温高湿发病重。;防治建议
发现病株后,病叶、严重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集中销毁或深埋。然后用生石灰处理病株周围的土壤。
发病后可以使用克露、乙麟铝、百菌清等喷雾治疗。阴雨天气,可以改用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或用克露烟雾剂熏烟防治。;晚疫病;发病特征:在马铃薯、番茄等蔬菜上发病较多,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叶部病害多半是从叶尖或叶边开始出现病斑,叶背面的病斑上会长出白霉;果实上病斑多发生在绿果的一侧,边缘不明显,常以云纹状向外扩展,潮湿时,患病部可长出白色霉状物。
发病条件:低温、潮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5~100%时易流行。阴雨天湿度大、露水重、早晨及夜晚多雾的情况下易发病。保护地栽培更易发病。;防治建议
1、发现病株后,病叶、严重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集中销毁或深埋。然后用生石灰处理病株周围的土壤;
2、可用丙酰胺霜霉威(普力克)、杀毒矾、乙膦·锰锌、甲霜铜、琥乙膦铝等化学防治。;疫病;发病特征:蔬菜疫病主要危害茄科与葫芦科,如黄瓜疫病、辣椒疫病、茄子疫病、韭菜疫病等。在植株的茎枝部或蔓茎基部及嫩节部发病较多。发病部位呈水渍状,病部以上的枝叶很快枯萎,病情发展迅速,容易造成叶片腐烂或果实软腐。
发病条件:温度和湿度是该病发生与流行的关键因素。病菌的发育最适温度20-30℃,在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时,病情发展迅速。;防治建议
发现病株后,病叶、严重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集中销毁或深埋。然后用生石灰处理病株周围的土壤,以下提供预防和治疗方案:
预防配方: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褐藻酸钠
治疗配方:唑类药+乙蒜素+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枯萎病;发病特征:可危害瓜类、豆类、茄果类等蔬菜植物。未出苗前染病造成烂秧,茎基部或茎部变褐缢缩或呈立枯状;成株期发病导致维管束变褐,主蔓茎基部纵裂,湿度大时表面有白色或粉红色霉层,并有少许琥珀色胶质物溢出
发病条件:发病最适温度24-28℃,通过根部伤口侵入。重茬次数越多病害越重。土壤高湿、根部积水、高温有利于病害发生,氮肥过多、酸性、地下害虫和根结线虫多的地块病害发生重。;防治建议
可用三唑铜、多菌灵或双效灵等进行预防;发病初期,拔初病株,用多菌灵、双效灵等
药液灌根;也可以采用木霉菌拌种、土壤添加剂等生物制品防治。
;真菌性病害;霜霉病;发病特征:初生水渍状淡黄色周缘不明显的斑,水渍状病斑持续较长时间后,病部在湿度大或有露水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
发病条件:病菌主要通过气流、浇水、农事及昆虫传播。病菌孢子萌发温度为6~10℃ 适宜侵染温度15~17℃,田问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防治建议
可以在发病初期用百菌清防治,发病较重时用甲霜·锰锌、烯酰·锰锌、氟菌霜霉、丙酰胺霜霉威(普力克)、吡唑嘧菌酯等化学防治 。同时,可结合喷洒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防治,效果更佳。;灰霉病;发病特征: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