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民俗调查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淮南市地方民俗调查报告 ——民间艺术 学号: 姓名: 专业: 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地处安徽省北部,辖八公山、谢家集、田家庵、大通、潘集五区和毛集实验区、凤台县,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保留并传承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具有典型代表的“凤台花鼓灯”、“八公山豆腐制作技艺”、“紫金砚制作技艺”、“火老虎”、“小马灯”、“六洲棋”等均在沿淮地区、江淮地域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项) (一)花鼓灯(已列入国家级) (二)火老虎(已列入国家级) (三)谢郢锣鼓 (四)马戏灯 (五)推剧 (六)六洲棋 (七)紫金砚制作技艺 (八)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九)采莲灯 (十)藤牌对马 (十一)永京拳 (十二)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 民间手工艺 淮南地区的民间手工艺主要有顾桥陈醋、淮南牛肉汤、马店羊肉汤、老虎堂膏药等为代表的部分传统技艺,大部分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部分技艺虽不复杂但传承失去原有风味。 一、淮南牛肉汤 淮南牛肉汤选用几十种滋补药材及卤料按一定的比例经传统工艺炮制。久经熬制而成,青香可口,不黑汤,喝多不上火,嗓不干,再配以粉丝和干丝,令人百吃不厌,是江豫皖一带家喻户晓的名小吃,淮南牛肉汤的由来:清乾隆年间,淮南人翰林大学士 HYPERLINK /view/69468.htm \t _blank 张政深研百草,擅长美食,曾任 HYPERLINK /view/4266343.htm \t _blank 宫庭御膳高官,深得皇上厚爱。告老还乡,回到山清水秀的 HYPERLINK /view/8734.htm \t _blank 淮河岸边,将清宫秘方流传后人。因此淮南牛肉汤以它特有的风味名盛淮河两岸,传遍大江南北,百吃不厌。 由中国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淮南首个集体商标——“淮南牛肉汤”成功注册。注册集体商标,旨在加大自主区域品牌创立意识,提升区域品牌核心竞争力,用法律手段加大力度保护这一产业区域品牌不受非法损害,打造出叫响全球的区域特色小吃品牌。 二、马店羊肉汤 马店羊肉汤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以其香辣可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驰名。至2005年底,全镇羊肉汤馆已达数十家,其中中心镇老街羊肉汤馆最著名,被淮南市餐馆(烹饪)行业协会命名为“淮南市地方名小吃”并颁发证书、匾额。马店人多有外出经营“马店羊肉汤”的。 “朱马店羊肉汤”是凤台美食文化中光彩夺目的一页。近几年,朱马店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深谋远虑,立足镇情,紧紧抓住发展这根主弦,大打品牌战,深挖朱马店羊肉汤这一美食文化,以此带动全镇经济发展。 三、顾桥陈醋 清朝嘉庆由山西寿阳传入凤台,以顾桥王端甫的“夏昌醋园”最为著名。顾桥陈醋,有一百八十五年生产历史,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名牌声誉。顾桥陈醋酿造于清朝乾隆年间,产品以“顾桥红双喜陈醋”品牌系列陈醋为主,质量高、信誉好。顾桥陈醋,一九七八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命名为“双喜牌”。一九八二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一九八五年荣获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产品在国内畅销,还远销东南亚诸地,可谓名扬四海,香飘九洲。 四、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 寿州窑是唐代七大瓷窑之一,陆羽《茶经》记载“(寿州)瓷黄色紫”,将寿州窑列为第五位。寿州窑以中原文化为主,兼含南北方文化,并具有地方特色。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的寿州窑融合了我国南北方 HYPERLINK /MyLemmaInter.aspx?title=%e9%9d%92%e7%93%b7 青瓷造型的特点,形成了过渡地带寿州窑器物造型鲜明的地方特色。 寿州窑发现于1960年,经过多次调查,陆续在淮南田家庵区(下窑)三座窑、徐家圩、费郢孜、李嘴孜及凤阳县武店灵泉寺东等地发现10余处古代窑场。其中以大通区上窑镇周围分布最为集中,从马家岗、余家沟至外窑,沿窑河两岸一带窑凸密集,残瓷片规程遍地皆是,形成长达四、五千里的大窑场。历史上的寿州窑绵延几十里,规模巨大,曾是江淮地区的制瓷中心。 寿州窑创烧于南北朝后期,隋唐进入繁荣时期,五代逐渐衰落,历时300余年。早期以烧青釉瓷为主,青年釉中微闪黄色。产吕有四系壶、高足盘、小口罐、瓶、碗、盏等,胎厚质坚,造型端庄凝重。器身往往有划花、印花、雕花、贴塑等装饰。器体多施半釉,釉色润滑。唐代以生产黄釉瓷为主,兼烧黑釉、茶紫釉和白釉瓷等。其中,黄釉瓷中由于窑温控制原因,又有黄绿、黄褐、蜡黄、鳝鱼黄等窑变品种。产品有壶、杯、钵、注子、盘、碗、枕、玩具和琉璃瓦等品种。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印花、剔花、点彩、堆贴等,以斑斓的褐色点彩装饰最美,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技术。 寿州窑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