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水产养殖主要物种或物种组产量 2010年水产养殖主要物种或物种组产量 2010年水产养殖主要物种或物种组产量 2010年水产养殖主要物种或物种组产量 2010年水产养殖主要物种或物种组产量 2010年水产养殖主要物种或物种组产量 主要物种或物种组的世界水生植物(藻类)养殖产量 主要物种或物种组的世界水生植物(藻类)养殖产量 全球海藻养殖产量99.6%只来自8个国家: 中国(58.4%,1110万吨)、印度尼西亚(20.6%,390万吨)、菲律宾(9.5%, 180万吨)、韩国(4.7%,90.17万吨)、朝鲜(2.3%,44.43万吨)、日本(2.3%,43.28万吨)、马来西亚(1.1%,20.79万吨)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0.7%,13.2万吨)。 鱼和渔业产品前十位出口国和进口国 鱼和渔业产品前十位出口国和进口国 我国海水养殖五次产业浪潮 第一次:海带养殖 海水养殖产业在50年代起步,由于受技术限制,开始只能养殖石花菜。为增加养殖品种,山东水产养殖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驻青单位研制海带全人工筏式养殖、海带夏苗培育法、海带自然光育苗获得成功。 1957年,青岛市安排崂山金山、爱国、胜利3个渔业社在沙子口和峰山东附近海区试验筏式养殖海带240台。1958年又安排11个渔、农业社进行放养海带试验,由国营养殖场提供海带苗种和技术指导。各国营农场、各渔业社充分利用水面,广泛开展海带养殖。1958年,四方、崂山及山东水产养殖场海带养殖面积共3216亩,海带鲜品产量达到1.24万吨。 从1958年开始,在全国建立了130个试点,仅用了5年时间,海带养殖从山东迅速向河北、江苏、浙江等省推广开来。我国海带干品年产量最高达300万吨以上,扭转了海带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 我国海水养殖五次产业浪潮 第二次:对虾养殖 新中国成立后,沿海各地和各科研机构一直在探索和试验对虾养殖技术。 1958年,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青岛市水产局、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联合在胶南竹岔岛进行中国对虾人工孵化试验,在青岛水族馆内进行亲虾越冬试验,初步摸索出对虾育苗的规律。1960年5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室内人工条件下,培育出第一批虾仔,并总结出一套对虾人工育苗方法。1979年,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获得成功,并突破了工厂化育苗与养成关键性技术。 1983年,在驻青海洋科研机构指导下,青岛市对虾放流增殖试验获得成功。1984年起,青岛开始实行对虾放流增殖,沿海出现“养虾热”,一个冬春新建养虾池4.2万亩,超过前几年的总和。至1987年,青岛郊区42处对虾养殖池面积达10.74万亩,掀起了我国第二次海水养殖浪潮。 90年代初,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经过数年研究试验,一举攻破美国凡纳滨对虾人工授精及育苗工艺研究重大难题。凡纳滨对虾工厂化生产,使我国对虾养殖产量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年产量约占全球养殖量的30%。 我国海水养殖五次产业浪潮 第三次:海湾扇贝养殖 1982年到1983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前后3次引进美国海湾扇贝,科研人员突破了苗种培育、养成等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工厂化育苗及全人工养成技术。1985年,山东省海湾扇贝养殖面积400亩,平均亩产2吨。此后,大连、舟山、连云港、秦皇岛、厦门等地也进行生产性试验,取得良好效果。1995年,全国扇贝养殖产量达91.6万吨,其中山东74.3万吨,海湾扇贝占1/3,以海湾扇贝为代表的我国第三次海水养殖浪潮由此产生。 青岛海水养殖业由以海带为主渐次转向以对虾、扇贝为主,海水养殖产业多样化发展,产量占水产品总量比率快速增加。至1992年,青岛海产品养殖捕捞产量比例变为53:47,实现了养大于捕的历史性转变。 我国海水养殖五次产业浪潮 第四次:鱼类养殖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仅有粗放的鲻鱼和梭鱼,产量低,规模小。 1992年,黄海水产研究所从英国引进冷温性鱼类良种大菱鲆。其育苗技术难度大,专利技术十分昂贵。国家科委、农业部和山东省科委十分重视这一引进项目,连续多年资助该项研究。经过8年的艰苦探索,1999年,黄海水产研究所终于突破大菱鲆育苗技术,成功培育了100万尾育苗,开创了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产业,年产量达5万多吨,年总产值逾40亿元,海水养殖第四次产业浪潮汹涌而至。 1996年,青岛市下达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计划,从外地、国外引进推广了半滑舌鳎、条斑星碟、美国黑石斑等名优新品种,使昔日 “贵族”鱼类变成百姓餐桌的普通菜肴。 我国海水养殖五次产业浪潮 第五次:海珍品养殖 上世纪70年代,由于对海参、鲍鱼等海珍品捕捞强度过大,致使资源趋于枯竭。为此,驻青海洋科研单位对海参、鲍鱼养殖技术进行了多次试验和研究,在刺参、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