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教案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教案
篇一: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教案
韩圩九年制学校备课模板 第 1 页
韩圩九年制学校备课模板 第 2 页
韩圩九年制学校备课模板 第 3 页
篇二: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教案
一、出示复习目标
1、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
3、能翻译重点的文言句子。
4、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
5、品析重点语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复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
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欣然 遂至 念:考虑、想到。 寝:睡。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 闲人:清闲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户:门。
(三)把下列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人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襟)(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五)课文结构赏析: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层次大意。
答:记叙、描写、议论。
第一层,(1——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记叙,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
点出作者旷达的胸襟。)
(六)达标测试
1、写出“记”的要素:
(1)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2)地点,承天寺
(3)人物,“我”和张怀民。
(4)事件,夜游承天寺。
2、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是什么?
答: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3、“欣然起行 ”中“欣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表现人物怎样的特征? 答:(1)愉悦的样子 (2)表现作者身处逆境,却能自得快乐,体现了作者的豁达。
4、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燃出一个怎样美妙的境界?
答、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燃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5、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的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但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
答:明月是常有的,美景也是常有的,但人们的心情不同,欣赏景物的感受也不同,作者与张怀民当时都被贬,有职无事,是个闲人,作者被贬却能从随处可见的景物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描绘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好文章,表现出作者豁达宽广的胸襟。
7、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旷达乐观的胸襟。
8、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许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时抒发了自己的感情,举例注明作者。
答:(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9、最能体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者耳”
10、文中写月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总结:这是一篇八十多字的抒情小品,描绘了承天寺澄澈的月光 (月色),也含蓄表达了作者谪居黄州的孤寂心情。
篇三:复习教案《记承天寺夜游》
课题:第十四篇 记承天寺夜游
复习要求
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和虚词
2.掌握几个特殊词语
①古今异义
②词类活用
3.掌握几个重点语句的翻译
4.掌握几个名句的默写
5.理解课文,把握主旨
复习方法
1.交流心得法
2.提问法
3.讨论法
4.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复习步骤:
一、导入正课
我们的文言文复习已接近尾声。大家能用《论语》中的总结一下复习的感受和复习的最高境界分别是什么吗?
今天我们按照复习资料《赢在中考》文言文复习顺序的编排,我一起复习一下第十四篇《记承天寺夜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