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献的结论总结.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竖向荷载对水平承载桩的影响较小(在试验荷载范围内,影响小于10%),而水平荷载对竖向承载桩的影响是显著的. 桩土系统分布参数的正反演理论与应用 陈如桂,何继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7年12月 第7卷第4期 21-23 根据静力学理论提出了分层非均匀土质、变截面和非均质桩身的复杂桩土系统在外荷载作用下,桩身位移满足的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推导了线弹性和弹塑性条件下的微分方程解析解。 桩土变形计算模型和变刚度调平设计 刘金砺,迟铃泉。 岩土工程学报 2000年3月 第22卷第2期 152-153 土-土、桩-土、桩-桩相互作用效应明显小于连续介质弹性理论值,分析出导致按弹性理论计算沉降和相互作用效应偏大的基本原因。并为合理发挥桩-土承载作用,提出变刚度调平设计用于地基处理和桩基施工,显著节省施工造价。 桩基与土共同受力的设计理论在龙山闸的应用 施景裕,王 飞。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1年6月 第21卷第3期 对摩擦型桩基提出了考虑承台土反力分担荷载的设计计算方法,验证了地基土可以承担上部荷载的10%~20%国标范围。 桩基研究与应用若干进展浅析 刘金砺。施工技术 2000年9月 第29卷第9期 2-5 桩基研究与应用的若干进展,包括大直径桩承载力的尺寸效应、嵌岩灌注桩、群桩竖向和水平承载力、桩筏基础设计、成桩技术与设备创新。 刘金砺.桩基研究与应用若干进展浅析[J].岩土工程界,2000,3(2):10-14. 赵锡宏,董建国,袁聚云。桩基减少桩数与沉降问 题的研究。土木工程学报 2000年6月 第33卷第3期 71-74 通过上海软土地区工程施工实例,论证了桩土作用下,土能承担一定的上部荷载。并且对桩数减少和沉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计算桩基沉降的综合分析方法。 J.A.Hooper.Review of Behaviour of Piled Raft Foundation,CIRIA Report,83,Construction Industry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London,1979 建立竖向刚度较大的桩土复合地基而需要的桩数并不多,桩数的进一步增加或减少对最大沉降和差异沉降影响非常小。 R.W.Cooke.Piled Raft Foundation on Stiff Clay--A Contribution to Design Philosophy Geotecnique 36,No.2,1986:169-203. 在伦敦粘土地基上进行了一组模型试验,验证了桩筏基础中桩的数量与沉降的关系。这也是国外前期较早对桩基减少桩数与沉降关系最为代表的两篇论文。 安关峰.桩基沉降的时效分析.地下空间.2000年6月 第20卷第2期 87-89 对桩采用弹性本构模型,对桩土接触面采用弹粘塑性本构模型。分析出桩身轴力沿深度随时间增大并趋于均匀,桩侧摩阻力随时间变大并在桩上部减小下部增大的趋势。 罗晓辉.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分析.岩土工程技术.1999年第3期:16-18. 由荷载传递函数的基本微分方程解得荷载传递的解析表达式,以线弹性—塑性模型分析桩土共同工作的荷载传递机理讨论,将层状非均匀土层假定为均质地基,计算结果是可以满足工程要求的。开拓一种新的解析思路。 阳吉宝.超长桩荷载传递机理研究·岩土工程技术,1997,(1):25-29. 如桩尖位移等效法、桩身坐标传递函数法、优化分析法等方法进行修正。 曾友金,章为民.用有限单元法分析超长单桩的荷载传递.岩土力学.2002年12月 第23卷第6期。803-806 通过推导出的桩-土接触面本构模型,利用有限元程序分析了桩土相互作用。针对超长桩的受应力特点,提出用混凝土的弹性非线性模型来分析超长桩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王成,邓安福.水平荷载桩桩土共同作用全过程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7月 第23卷第4期 476-478 在桩基础的分析中,对水平荷载桩的计算长期限于弹性,而只考虑桩周土体的非线性。文章在考虑钢筋混凝土桩非线性损伤的情况下建立了一种空间耦合数值计算模型。明确了机理分析过程,物理意义也更明确。 周常春,邓安福,张明义.水平荷载下群桩前后土抗力分布的数值分析.地下空间.2003年3月第23卷第1期 17- 19 文章用修正剑桥模型进行近域土体的数值模拟,对桩土接触面及远域土体进行非线性分析。揭示了水平荷载下群桩桩前、桩后土抗力的分布特性。 胡德贵,罗书学,赵善锐.竖向荷载作用下群桩沉降的一种实用计算方法.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6月 第27卷第2期 32-35 文章提出竖向荷载作用下对群桩,一种用剪切变形传递法计算桩身压缩,用等效作用法计算桩端以下土层沉降,叠加得到总沉降的方法。 王幼青,张克绪.竖向荷载作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