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山中访友.txt阅读理解附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自然是充满魅力的,作者也很热爱大自然,同样大自然的一切也会欢迎他。 4、第2自然段中作者用德高望重形容古桥,概括出古桥使作者崇敬的原因(两个方面) 1、古老 2、默默奉献、坚韧 你好,黝黑发亮的蟋蟀!你如同一位演奏家,把宁静的夜晚抹上了一丝色彩。 你好,美丽的落花!你把你好,五颜六色的花朵!是你给我们带来了色彩,给我们带来了清香。 你好,美丽的蝴蝶!你挥舞著翅膀,是想跟我跳舞吗? 你好,挺拔的大树!虽然我不知道你为人们奉献了多少年,可您给了我们一个凉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喂,澄澈的小溪!你的歌声真好听,是为我而唱吗? 大自然变得芬芳清香,使世界更加美好。 6、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将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和家人,达到了人与物的交融、 统一, 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 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7、文章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这篇文章的内容很独特,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以自然界的万物为友,也就表达出了作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课题《山中访友》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之凝聚,是这篇作品中不可忽视的文眼。 8、生活中还有什么事物像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模仿片段的写法,写一写。 啊,校园的银杏树,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朋友,在校园里站了几十年。炎夏,你为同学们遮阴;雨天,你为同学们遮雨。你陪伴同学们度过多少快乐的时光! 9、作者把老桥比作成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仅写出了桥的( ),而且也突出了它( )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古桥的( )之情。 古老 默默奉献 赞美 10、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 11、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这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和作用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1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一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13、“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的好处 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14、《山中访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这一段话的理解 在这段话中,作者把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当作自己的朋友,跟他们热切地打招呼。这些朋友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作者应和。从中我体会到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们的深情厚谊。 16、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如何理解? 这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方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17、“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一句如何理解 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方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18、如何理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已”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