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东盟国家经济发展与
社会经济形态
廖 少 廉 、 王 勤 、 吴 崇 伯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 ·1993
前 言
战后,东盟国家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社会经济形态也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七十年代,新加坡在东盟国家脱颖而出
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并向发达国家的行列进发。八十
年代以来,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取得长足的发展,正
在朝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迈进。菲律宾 自独立以来经济发展也
取得了不少成绩。当今东盟国家已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最
活跃的地区之一。
东盟国家战后的经济发展是一部由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
向新兴工业化经济转变的历史。在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这
些国家基本上处于封建社会阶段。从十六世纪开始,西方殖
民者东侵打破这些国家历史的自然发展进程。它们传统的生
产方式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并沦为殖民
地或半殖民地。外国垄断资本通过殖民掠夺和资本输出,把
这些国家作为其原料供应地、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帝
国主义几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是造成东盟国家独立前
经济长期落后和畸形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次战后,东盟国家相继取得了政治独立,民族资产阶级
掌握了政权,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是在战后新的历
史条件下,这些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采取了不同于西方发
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因为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
会 内部建立的,并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那里的资产阶级拥有
超过封建统治贵族的强大经济势力,可以通过 自由竞争发展
本国的资本主义,并到处掠夺殖民地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但
是在二次战后,国际上已经形成西方垄断资本的高度垄断和
高度竞争。东盟国家在独立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为有
限,资产阶级的经济势力十分薄弱,封建经济势力还比较强
大。因此这些国家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要发展资本主义经
济就面对十分不利的条件。这样一种历史条件决定了这些国
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必须在国内借助政府干预,逐步扩
大资本积累,改造殖民地经济结构,在国际上要依靠发达国家
的资本、技术和市场来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这可以说是东
盟 国家在战后新 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在取得独立后,东盟国家普遍通过国家的种种干预措施
加快资本主义工业化步伐,以经济的多元化来改造畸形的殖
民地经济结构,以经济的高速增长来摆脱经济的落后状态。
战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集中地表
现在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变化。资本积累
的扩大加深了整个社会范围内的资本与劳动的雇佣关系,形
成了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份。农村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但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制约
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战后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加速,产业
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两个主要产业部门——工业和农业
均有较快 的发展 。但是各 国之 间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很不一
样。此外,生产力的地域分布仍很不平衡,城市化程度也提高
过快。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外贸的发展和外资的涌入对这
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外债问题却困
扰着一些国家的经济。
本书拟较全面地阐述战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
形态的变化。第一章概述东盟国家独立时的社会经济形态和
生产力 的发展水平与分布状况 ,使读者对这些 国家战后经济
社会发展 的历史起点有所 了解 。而后分生产关系、生产力和
对外经济关系等三个部分反映这些 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
形态 的发展变化进程。第一部分 (第二至第五章)一方面全面
介绍 国家在经济发展 中所起 的作用 ,突出资本积累过程和政
府在其 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分析 了主要 的资本 占有形式和农
村 的土地所有制。第二部分 (第六至第八章)除了全面介绍产
业结构 的变化与工、农业的发展外,还比较分析了这些国家为
发展外 向型工业和扩大 出 口而普遍建立 的出 口加工区。通过
比较其成效,总结出可资借鉴 的经验与教训 。本部分除了肯
定这些 国家在生产 力发展和产业 结构变化方面所取得 的成
就 ,还着重分析 了其生产力在地域分布上 的不平衡和城市化
过速 问题。第三部分 (第九和第十章)通过对外贸易、利用外
资和外债 以及 区域经济合作来反映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