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强风化花岗岩 站台主隧道 隧道帷幕注浆孔的布置 注浆后探水孔无水渗涌 注浆前从探水孔涌出和水 采用劈裂注浆工艺完成帷幕注浆后强、中风化花岗岩加固的状况 (4)跟踪补偿注浆技术的应用 基坑开挖及隧道掘进一般都会产生岩土应力的松驰及地下水的流失,从而造成邻近建、构筑物的沉降与变形。由于基坑及隧道开挖会有较长的作业期,因此邻近建构筑物的沉降与变形会随基坑、隧道的开挖过程不断产生与发展,并持续较长的时间;当这种沉降与变形一旦超过房屋结构安全容许限度、房屋结构将出现破损甚至倒塌。 防止上述情况出现的有效方法就是想法补偿地应力损失产生的变形与沉降、减少与堵截地下水的渗涌及对已松驰软弱的地基土进行固结。 (A)“跟踪补偿注浆”可以实现以下作用: 采用可反复不断注浆的方式不断补偿地应力的损失; 采用不断注浆堵塞渗漏水的通道,减少与控制水的流失; 采用可固化的浆液对松驰软化的地基土进行固结; (B)补偿注浆孔的布置、注浆压力及注浆量的大小需建立在对建构筑物的沉降变形进行准确监测基础上进行: 即“跟踪”沉降变形情况、采用反复不断“补充注浆”控制沉降及变形的发展,在基坑开挖或隧道掘进全过程中、仅容许邻近建构筑物的沉降与变形在结构安全的状况下;在施工完成后,可根据情况稳定变形、沉降,甚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C)“跟踪补偿注浆”注浆孔的布置层位需根据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桩基础类型、桩基础埋深及持力层性质综合考虑设置: 如:对摩擦桩基础的楼房出现的沉降、注浆孔应考虑布设在桩基持力层之下,以控制桩基持力层的沉降来控制楼房的沉降,而不宜对桩周土进行注浆、避免注浆过程桩周土的软化加速了楼房的沉降。 (D)“跟踪补偿注浆”需“及时”与“均衡”; “及时”是指当建构筑物出现一定的沉降速率或一定的沉降量(按目前所获得的经验现采用的控制的标准是:当沉降速率大于2mm/天或累计沉降量大于5mm)即及时地注浆让其稳定不发展。 (5)采用“跟踪补偿注浆”+“帷幕注浆”控制楼房沉降 地铁车站基坑或隧道掘进不可避免会对邻近建构筑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等到形变发生到危险时再采用措施,其结构可能已发生破坏。 “跟踪补偿注浆”是根据变形监测资料对因地应力释放而产生的变形进行及时的补偿,使变形始终控制在某一水平。“跟踪补偿注浆”一般采用可反复多次注浆的袖阀管。 加设帷幕注浆目的是要协助补偿注浆充分发挥作用。 广燕区间所穿越的C栋楼房及燕岭大厦副楼采用上述方法已基本控制住沉降的发展。 中风化花岗岩 大厦副楼 副楼桩基 地铁竖井 强风化花岗岩 地铁隧道 节理裂隙水涌出方向 节理裂隙水涌出方向 跟踪补偿注浆孔 防渗墙 副楼采用了跟踪补偿注浆与防渗墙相结合控制沉降的发展 (6)高压旋喷加固技术应用 不少既有建构筑物的地基较软弱,不对其进行加固,新的建筑物将难以施工,可采用旋喷加固技术进行加固,加固方式可通过垂直、水平、倾斜等方式进行加固。 A、隧道顶部采用水平旋喷先期加固后再开挖:加固方法如下图所示:采用水平旋喷方法,对既有的隧道顶部进行加固。 既有隧道 水平旋喷加固体 B、水平旋喷强化房屋地基后再建通道: 要在两个已建的、处于软弱地层中的地下结构中修建新的连通通道时,可先对其间的软弱地层进行水平加固,如下图所示: 水平旋喷加固体 既有地下结构 既有地下结构 拟建地下通道 四、结语 作 者:竺维彬,鞠世健 出 版 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8-1 谢谢大家! 感谢您的观看! 超挖、支撑架设严重滞后导致基坑端墙变形、移位;周边房屋变形、开裂。 (2)超挖、支撑架设严重滞后产生的风险 (3)超挖、支撑结构不牢导致基坑坍塌 新加坡地铁基坑倒塌事故 直接原因: 地表下30m位置的第九道钢支撑与围檩连接破坏引起支撑失效,2小时内地下墙围护结构倒坍。 (4)超挖导致支护结构坍塌 广州地铁二号线某区间基坑坍塌事故 围护桩破坏状况的受力分析 从两侧围护桩的破坏后的倒塌现状表明:首先是南侧的桩顶不住水土压力而先折断才导至北侧的桩失稳折断; N S (5)单侧超载造成淤泥移动、上翻导致基坑支护结构失稳: 在一软土发育区离基坑约150填土 在填土的堆载作用下淤泥向基坑移动 冲入基坑的淤泥引起围护结构变形、支撑滑脱 淤泥冲入基坑填满了基坑南部 淤泥填满了已完成中板的盾构井破坏了支撑(左图) 破坏了龙门架的轨道梁(右图) 单侧载荷过大产生偏载,淤泥涌入基坑 4、降水施工风险: 在一些城市,设计常要求对基坑下的“承压水层进行减压降水”、保护基坑安全;在软土地基、在周边建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