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兴初中 徐 小 兰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初中化学情境问题创设 一、对问题情境创设的认识 1、以课程标准为出发点 2、顺应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的认知理论 3、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什么是问题情境 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生,并会激发出一定的情感,能够使其主动想象学习所提到的背景、景象。 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有效性原则 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首先就要考虑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具有有效性。 2、诱发性原则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保证创设出的教学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适度性原则 设计课堂提问时应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难度过易,失去了探索性;过难,学生难以着手。课堂提问应该落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即需要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才能回答的问题。 4、层次性原则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有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尽可能遵循层次性原则,依据学生的实际和认知规律,架设好学习的框架,有梯度,考虑好问题的衔接与过渡。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新的高度。 四、如何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一)立足教材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二)贴近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气体溶解度时,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夏天走到池塘边,在水面上会看到很多鱼游动,而冬天很少看到此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当我们打开可乐瓶盖时,会发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是什么原因?喝了可乐以后,常常会打嗝,这又是为什么?冒出的气泡又是什么气体呢?请用实验加以验证。 (三)就地取材,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大多数以视频“屠狗洞”或故事“猎人与狗”来创设问题情境,而我们是以曾发生在黄龙溪镇古佛村的一件事:一对父子下地窖捡红薯,不幸遇难,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进而提出问题: 1、什么原因造成的?2、进入久未开启地窖之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四)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饱和溶液时,创设这样一个故事情境: 一天,小米和小伙伴玩累了,满头大汗地跑回家,一进门就喊:“妈妈,妈妈,我要喝水!” 妈妈:“好,我倒给你喝。” 妈妈讲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冷开水,然后向其中加一小勺糖,搅拌后糖全部溶解了。 小米喝了一口后说:“不甜,不甜!” 妈妈:“好,我再加点糖。” 妈妈又放了两小勺糖加入杯中,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少许白糖固体。 小米:“妈妈,再加点糖。” 妈妈:“傻孩子,这糖水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 小米:“为什么呀?妈妈不许骗人!” 同学们能帮妈妈回答小米的“为什么”。 (五)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我的反思 1、如何吸引学生? 直指主题的文字、图片、视频、小实验的选择; 关注、更新:充分利用网络 2、非重点但不可缺? 作为引言,启趣且启下; 精心选材,“画龙点精”(情境应围绕课题中心内容) 3、时间分配? 课前、课中、课后 4、课前自学的完成度? 带着问题学习,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