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蝉和孤雁和鹧鸪教学教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蝉和孤雁和鹧鸪教学教案

古诗蝉和孤雁和鹧鸪教学教案   1.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   2.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了解古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第一句:垂緌饮清露   垂緌,帽带结在下巴下边的下垂部分。暗示自己的显宦身份。   清露,纯洁的露水。饮清露,暗示自己清廉的品质。   该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的手法暗示自己的显宦身份和清廉的品质。   2、第二句:流响出疏桐   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声。   “疏”字写梧桐枝干高挺清拔,让人感到流响易于流传。又与末句秋风相呼应。   诗人以蝉自比,则其名声也就不同凡响。   3、三、四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   明确: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三、四句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诗人笔下的“蝉”带有自况的意味。   4、小结:   在众多的咏蝉诗中,李商隐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也很有名。这三首诗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观察蝉的眼光、心情也就不同,因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被称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一般咏物诗并不道破所咏之物,但杜甫此诗开篇就唤出“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这是多么执著的精神啊!   2、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理解:以“谁怜”二字设问:夕日的都在云端里飞得很远了,谁会同情我这个形单影只的失群孤雁呢?   孤雁在干什么?作者为何“怜”它?   明确: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   因为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3、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写孤雁边追边望,望尽天际,似乎又望尽了同伴的身影;追飞不及,心中哀伤不已,好象又听到了同伴的呼喊声。   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   4、尾联: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作者为何在尾联提到野鸦?   明确:以野鸭反衬孤雁,表达诗人的爱憎之情。   孤雁念群之情是那样浓烈,心中是那样悲痛,追求是那样的迫切,但一群野鸭全然不懂,纷纷然鼓噪不停。   诗人以孤雁自比,野鸭象征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   5、赏析:诗中传递出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明确:传递出乱离漂泊中失群者的痛苦心情。   鹧鸪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首联: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首联描写鹧鸪的习性和外貌特征。   这种鸟儿喜欢在温暖的荒野里嬉戏。羽毛鲜明美丽由整齐。这种鸟儿与哪一种鸟儿比较相似呢?在类别上应当与山鸡相似。   从首联的描写中,读者已经看出是咏鹧鸪。   2、颈联: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颔联渲染了什么样的意境?为何提到“青草湖”和“黄帝陵”?   颈联中“雨昏”“花落”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青草湖”“黄陵庙”引起读者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   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时、湖边古庙之中,闻鹧鸪之啼,定会倍感其声之哀怨凄恻。   因此联,作者被称为“郑鹧鸪”。   3、颔联: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颔联承“啼”字。游子一听到鹧鸪啼声,就禁不住以袖试泪;闺中少妇刚开始唱曲,就传来鹧鸪的啼声,难过得把眉眼也低下来。   “乍、才”两个虚词,极写鹧鸪的啼声感人。   “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的啼声之悲。   4、尾联: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尾联“相呼相应”明写鹧鸪雌雄对啼的特性,又暗指游子佳人的心灵呼唤。   在那夕阳西下时分,从湘江两岸的苦竹丛中传来雌雄鹧鸪一呼一应,好象在叫“型不得也哥哥!”怎不引起游子浓重的乡愁旅思?   诗人着意表现鹧鸪的叫声给人的感受,因而更加传神。   赏析:作者借鹧鸪啼声抒写什么情怀?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