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周末,心动脉球内部形成左、右球嵴,对向生长融合,并向下延伸,分别与肌性隔的前缘和后缘融合,封闭了室间孔的上部;其余部分由心内膜垫的组织封闭。这样形成了室间隔的膜部。室间孔封闭后,肺动脉与右心室相通,主动脉与左心室相通。 心脏的内部分隔 胚胎第5周,动脉干和心动脉球内膜下组织增厚。形成一对向下延伸的螺旋状纵嵴,称左、右球嵴(bulbar ridge)。左、右球嵴在中线融合,便形成螺旋状走行的隔,称主肺动脉隔,将动脉干和心动脉球分隔成肺动脉干和升主动脉。 5.动脉干与心动脉球的分隔 因为主肺动脉隔呈螺旋状,故肺动脉干成扭曲状围绕升主动脉。肺动脉起始部位于主动脉的右侧,进而绕到腹侧,最后位于主动脉的背侧。 肺动脉 主动脉 主动脉和肺动脉起始处的内膜下组织增厚,各形成三个隆起,并逐渐改变形状成为薄的半月瓣。 动脉干的分隔 * *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第15天左右,卵黄囊壁胚外中胚层内出现许多由间充质细胞密集而成的细胞团,称血岛(blood island),血岛周边细胞变扁,分化为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围成内皮管,即原始血管。血岛中央的细胞分化成原始血细胞,即造血干细胞。原始血管以出芽延伸的方式互相融合通连,逐渐形成丛状分布的胚外原始血管网。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胚胎第18-20天,胚体各处间充质内出现裂隙,裂隙周围的细胞变扁,围成内皮管,并以出芽方式与邻近的内皮管融合通连,形成体内的内皮管网。 第3周末,胚外和胚内 的内皮管网经过体蒂彼 此沟通。此后形成原始 心血管系统并开始血液 循环。原始血管根据与 发育中心管的联系而命 名为动脉或静脉。 原始心血管系统 (primitive cardiovascular system) 1对前主静脉(anterior cardinal vein) 1对后主静脉(posterior cardinal vein) 左、右总主静脉(common cardinal vein) 1对卵黄静脉(vitelline vein) 1对脐静脉(umbilical vein) 静脉 1对背主动脉(dorsal aorta) 数对卵黄动脉(vitelline artery) 1对脐动脉(umbilical artery ) 6对弓动脉(aortic arch) 动脉 1对(胚胎第4周左右心 管合并为1条) 心管 原始心血管系统左右对称包括 心脏发生于生心区。生心区是胚盘前缘,口咽膜前的脏壁中胚层,此区前方的中胚层为原始横膈。 二、心脏的发生 第18-19天,生心区的中胚层内出现围心腔pricardial coelom ,围心腔腹侧的中胚层(脏层)细胞密集,形成前后纵行、左右并列的一对细胞索,称生心索cardiogenic cord,板的中央出现腔隙,逐渐形成一对内皮性管道---心管cardiac tube。 (一)原始心脏的形成 心管(cardiac tube) 围心腔(pricardial coelom ) 心管位于胚体头端。随神经管的关闭和脑泡的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向胚体头侧迅速生长以至超过生心区,加之出现头褶,使原来位于口咽膜头侧的心管和围心腔转到了咽的腹侧,原来在围心腔腹侧的心管则转至它的背侧。心管和围心腔开始位于颈部,最后定位于胸腔。 背侧 腹侧 由于胚胎的侧褶,使左、右心管从胚体的两侧向中线靠拢,并从头端至尾端逐渐融合,形成一条心管,但其尾段仍未合并,保留分支状。 心球 心室 心房 心管与周围的间充质一起在心包腔(即围心腔)的背侧渐渐陷入,于是在心管的背侧出现了心背系膜,将心管悬连于心包腔的背侧壁。心背系膜的中部很快退化消失,形成一个左右交通的孔道,即心包横窦,心背系膜仅在心管的头、尾端存留。 当心管融合并陷入心包腔时,心管周围的中胚层逐渐增厚,发育成心肌膜和心外膜。心肌膜分泌产生一层较厚的富含透明脂酸的细胞外基质,充填于内皮和心肌膜之间,称心胶质(cardiac jelly),将分化为内皮下层和心内膜下层。因此,早期的心管已具备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三层结构的雏形。 心管头端与动脉相连,尾端与静脉相接,两端连接固定在心包上。心管各段因生长速度不同,出现三个膨大,由头端向尾端依次称心球、心室和心房。以后在心房尾端又出现一个膨大,称静脉窦。 (二)心脏外形的建立 心房和静脉窦早期位于原始隔内。静脉窦分为左、右两角。左、右总主静脉、脐静脉和卵黄静脉分别通入两角。心球的远侧份较细长,称动脉干。动脉干前端连接动脉囊。动脉囊为弓动脉的起始部。 静脉窦 心球 心室 心房 总主静脉 卵黄静脉 脐静脉 动脉干 动脉囊 心球 心室 心房 心管发生中,因两端固定于心包,而游离部(即心球和心室部)的生长速度较心包腔扩展的速度快,因而心球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