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风情录-李肖冰主编.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一神妙 疆域 篇 第 3 页 据 《汉书 西域传》记载 : “乌孙 国多马 ,富人有马至 四五千 匹 。”乌 孙 故 国盛 产 良马 ,是 马 的摇 篮 ,马 的家 乡 。公 元 前 年汉 武帝为与乌孙 国共抗匈奴 ,接受乌孙 昆莫猎骄靡求婚 ,远嫁细君公 主 与 乌 孙;并 把 乌 孙 赠 送 的马 匹 ,谓 之 为“天 马 ”(后 又 称 西 极 马 ), 赋 诗:“天 马徕 兮 从 西 极 ,经 万里 兮 归 绥德 。承 灵 威 兮 障外 国,涉 流 沙 兮 四夷 服 。”自此 ,“天 马 ”行 空 ,似 匹 匹传 递 友 情 的使 者 ,联 结 着 西域和中原之盟 ,商贸之旅 。每年乌孙国将匹匹 “天马”运至 中原, 中原将吨吨茶 叶、丝绸带往西域 ,一直延续到清代 。据 日本学者佐 口透在 世纪 《新疆社会史研究》书 中述说,从对 比交易情况 整理列表统计看 ,每年商队马匹少至几百匹,多至上千匹,有时高 达五六千 匹 。乌孙故 国产 马之盛况可窥一斑 。由于乌孙 国之 马源 源 不 断运 往 中原 ,“天 马 ”扬 名 天 下 ,“天 马 之 乡 ”由此 得 名 ,“天 马 ” 良种也一代接着一代 ,流传至今 。 乌孙 国何处寻 ,据史料记载 ,乌孙故 国就在现今伊犁河流域一 带 。伊 犁河 由巩 乃 斯河、特 克斯河、喀什 河 三 大河 流 汇 合 ,它 发源 于 伊犁南天 山和北天 山的冰 川作用 区 ,向西 出伊犁流入 巴尔喀什湖 中 。伊 犁河 流 域 ,分布 有 个 县:巩 留、新 源 、尼 勒 克、特 克 斯、昭苏 。 个 县 土 地 肥 沃、水 草 丰 茂、宜 农 宜 牧 ,具 有 得 天 独 厚 的“天 时 ”和 “地利 ”条件 ,无怪乎 历史上乌 孙 国敢于 归汉抗 击 匈奴 ,也 是仰 仗这 块 好地 方 。 县的居民大部分是哈萨克人,其中以新源县最多。因 第 4 页 此人们一提 到夭 马之 乡,就会 想起那“逐水草而居 ”、随畜移徙 的哈 萨克牧 民,想到他们居住地那富饶美丽 、气候湿润的特克斯河谷、 巩乃斯河谷和昭苏高原盆地 ,想到分布在河谷 山地 中的绿草如毯 的大草原和腾跃飞奔其上 的骏马及牧 民们洁 白的毡房 。 哈萨克族人与山分不开 ,哪里有山,哪里就有他们的足迹 。伊 犁河上游 的崇山峻岭养育着哈萨克人民,也孕育出了风光绮丽 ,各 具特色 的大草原 。 在伊犁南部有天 山主脉哈尔克 山和那拉提 山。在 哈尔克 山最 南端汗腾格里峰和托木尔峰下是著名 的昭苏高原盆地 。那里 山势 高峻,冰 川矗立 ,气势雄伟 ,有着 天 山最大 的现代冰 川作用 区。令人 惊奇的是闻名遐迩的昭苏种马场,就在海拔近 米 的昭苏大草 原上 ,全 国众 多优 良马 匹在 这 里配 种 ,繁殖 ,驯 养 ,然 后运 往 全 国各 地 ,被称 为现代“天马 ”的故 乡 。那拉 提 山的最高峰是 以哈萨克 民族 英雄 喀班 巴依命名 的。喀班 巴依是 哈萨克族乃蛮部落 中玉兹阿布 赍汗 的主要将领 。他 英 勇善 战 ,屡建 奇功 ,被 哈萨克族人 民誉 为“喀 班 巴依 ”英雄 ,成为哈萨克人精神 的象征 。就在此峰高岭下是素有 “鹿苑 ”之称 的那拉提草原 。它东傍那拉提高岭,西北是谷地断层, 草 原显现 山坡 状 展缓起伏 ,山泉流 淌 ,溪流 纵横 。缘 着 山脚 ,又河 道 交错 ,森 林 密布 ,似乎那 草原 与 山浑 然 一体 。这 里 雨量充 沛 ,牧草 生 长 旺盛 ,高及 脚部 ,是巩乃 斯大草 原 的主要 夏牧场 。每年 月之 后 , 成群的马匹、牛羊、骆驼转入 ,成为草原最旺盛季节。 南天山还分布恰西 、喀拉苏 、包扎敦等草原 。恰西草原是巩留 县重要 的夏牧场 ,是哈萨克牧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