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固体废物微生物处理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1、好氧分解阶段 垃圾好氧分解主要是开始阶段。 此阶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分解速度,由几天到几个月。 填埋层内的氧耗尽后进入第二阶段。 * 2、厌氧产酸阶段 在此阶段,好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终止; 无氧呼吸的细菌,如硝酸还原细菌和硫酸还原细菌等,以物料中的NO3?、SO42-的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无氧呼吸,使有机质进一步被分解产生多种有机酸。 有机酸积累、pH下降,甲烷菌开始活动,主要产物是N2,H2S、NH3、CO2等。 * 3、甲烷产生加速阶段 在严格厌氧菌和一些兼性厌氧菌的作用下,有机酸被进一步分解,产生甲烷,甲烷含量达到50%~60%(v/v)。 有机酸含量下降,pH值升高,产乙酸菌、解纤维菌和产甲烷菌数量很多。 收集、利用甲烷的关键时期。 * * 4、甲烷产生下降阶段 有机酸浓度下降,甲烷产率下降。 水分、水流、pH、粒径、接种剂的添加、培养物浓度、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到填埋有机物的分解及产甲烷作用。 水分和pH在填埋物产甲烷中起关键作用。需要有适宜的水分和中性的pH。较高的水分有利于可溶性基质和营养物的溶解以及微生物的移动。 研究表明水分含量和甲烷产生速率呈正相关。 * 三、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和气体收集 渗滤液的处理 垃圾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液体以及渗出的地下水和渗入的地表水,统称为填埋场渗滤液。 渗滤液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所埋垃圾的种类,渗滤液的数量取决于填埋场溶滤液的来源、填埋场的面积、垃圾状况和下层土壤等等。 * 渗滤液收集:集水管、集水井等设施; 渗滤液处理或处置: 新的渗滤液,用厌氧、好氧生物法处理; 稳定的填埋场渗滤液,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法。已经历厌氧发酵,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含量已降至最少。 * 渗滤液处理或处置: 旱季或干旱地区,渗滤液可再循环利用,即将收集的渗滤液回灌到填埋场,通过生物作用、物理和化学作用被降解、转化或被稀释分布,可省略水处理系统,加速垃圾稳定。 蒸发:减少渗滤液的容积。采用蒸发处理,要修建渗滤液容纳池,让其蒸发散失。蒸发剩余物再进行处理或处置。容纳池要求底部不渗漏,并加盖防雨,通风驱散臭气。 * 2、气体收集 微生物厌氧发酵产生甲烷、二氧化碳、氨、一氧化碳、氢气、硫化氢、氮气等气体。 填埋场产气量和气体成分与被分解的固体废物的种类有关,并随填埋年限而变化。每千克挥发性有机固体的产气量约为0.013~0.047m3。 甲烷发酵进入稳定期的时间为2年后,填埋场气体一般含有30%~40%甚至60%~70%的甲烷,以及多种其它种类的气体。 填埋场气体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能源加以利用。 * 甲烷的去向: 回收作能源, 释放到环境; 微生物氧化:厌氧甲烷氧化菌、好氧甲烷氧化菌(存在于填埋物培土中)。 甲烷气体的好氧氧化作用过程: CH4 → CH3OH → HCHO →HCOO- → CO2 *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 5-8天完成一次发酵 (1)立式堆肥发酵塔 * 又称为泽西(Jersey)法。 主要设施:立式筒状发酵仓,仓高10~15m,分5~6层,主要用于城市垃圾处理。 分选、破碎后的垃圾由皮带输送至仓顶层,受自重力和栅板的控制每日下降一层,一共停留5~6d,出料后静态发酵30~60d。 * 机械通入空气,水分从顶部补充,仓内温度高,升温快,24h可上升至50℃以上,70℃可维持3d,之后温度逐渐下降。 该工艺占地少,垃圾分解彻底,运行费用低,但水分分布不均匀。 * (2)卧式堆肥发酵-滚筒 * 也称卧式旋转法,由丹麦人首先研制和使用的一种连续堆肥法。 关键设备:长20~30m、直径3~4m、倾角2%~3%的可回旋转动的金属圆筒,转速0.5~1转/M,机械送风。 * 有机废物被送入滚筒后,随滚筒的旋转翻动并向滚筒尾部(出料部位)移动,在此过程中完成有机质的降解、升温、杀菌等,筒内温度60℃以上。 物料在反应器内停留3~5d,出料后的初产物再静态堆制5~6d,达到腐熟稳定。 * * (3)箱式堆肥/静态堆肥 * 静态堆制工艺又称为常规堆制工艺(conventional composting) 我国长期使用的一种有机肥堆制法; 原料预处理,调整含水量和C/N; 垃圾70%~80%与20%~30%的稀粪混合,条形堆制,堆底宽2.5~ 3.0 m,高1.75m左右,长度不限,自然通风; * 堆好后呈龟背形,堆中竖插竹竿或木棒,堆好后用稀泥封堆,以防热量散失。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