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刘达成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一、高 山峡谷独龙家 大 自然 的鬼斧神功 在中国云南省西北山脉纵谷地带,形成三 山(担 当力卡 山、高黎贡 山、碧罗雪 山)耸立、三 江(怒江、澜沧江、独 龙江)并流的独特的世界奇观 东方大峡谷。在大峡谷北端 的深 幽处,坐落着贡山独龙族怒族 自治县。 贡山县位于云南西北部,地处东经 。 、北 纬 之间。东西横距约 公里 ,南北纵距 约 余公里,国境线长 公里。它北连深邃高耸的西藏高原,东接嵯峨峻秀的高黎贡山,西 界南北逶迤的担当力卡山与缅印毗邻,南与福贡县接壤。全县总面 积为 平方公里,下辖一镇四乡。独龙族就聚居在 自治县其中 的一个乡,这个乡所在地就是独龙江河谷。 独 龙族 自称“独 龙 ”,他称 有“俅 人 ”、“俅 子 ”、“曲人 ”、“俅 帕 ”、 “洛 ”、“曲洛 ”等 ,人 口共 有 人 ( 年人 口普查数 ) 居 住在贡 山独龙族怒族 自治县,此外,在维西县齐乐乡的“俅扒卡 ”村 还有 多户独龙族 ,这是唯一 的居住在澜沧江边 的一部分独龙 族 。独龙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独龙语和景颇语、僜语、珞 巴 语较接近,属同一语支。贡山怒语与独龙语基本相通。据有关语言 学家调查研究表明,独龙江流域北连藏语区,东接彝语支区,南部 和缅甸毗邻,西面是喜马拉雅山区诸语言,由于这个地区长期与世 隔绝,受外界影 响小,语言发展缓慢 ,保 留早期面貌 多,被认为在一 定程度上具有藏缅语“活化石 ”的特征 。原无文字 ,解放后 ,制定 了 拉丁字母 《独龙文字方案》,现已在独龙族聚居的小学推行。 第 2 页 年前,一些历史文献 ,如 《云南志》(唐樊绰撰 )、《元一统 志》、清道光 《云南通志》等,都对独龙族社会历史有所记载 。经过有 关专家学者长期研究表 明,大约从公元 世纪起 ,独龙族先后受 “南诏 ”、“大 理 ”云南地 方政权 的管辖 。元 明 以后 属丽 江 木 氏土 司统 治 。 世纪以来陆续又受维西厅、康普和叶枝土司、察瓦龙藏族土 司 和 喇 嘛 寺 的统 治 。辛 亥 革 命 后 ,建 立 了菖 蒲 桶(贡 山 )、上 帕(福 贡 )、知 子 罗(碧江 )等三 个“殖 边 公署 ”,以后 又 改为 设 治 局 ,直 至 新 中 国建 立 。 在过去 ,独龙族 由于受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 ,加之地 处边 陲 ,山高谷狭 ,环境艰 险,交通十 分 闭塞 ,经 济 文化 极为 贫 穷落 后 ,独 龙族 长 期 处 于 刀耕 火种、穴 居、食 不裹腹、树 叶为衣 的原始 状 态 ,至解放前夕 ,独龙族 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族公社解体 的 历史阶段 。值得庆幸 的是 ,作为一个历史上长期受外 民族欺凌盘剥 的弱小 民族 ,在如此艰苦环境 中,能够生存下来并得 以发展 ,而且 在生存 与发展 中还 能保 留许 多具有浓郁原始社会文化极为独特珍 贵 的历史遗存 ,实在令人敬佩 。他们这些与大 自然息息相关 ,并从 其 中获取物质与文化生活必 需品的生产 、生存方式及其所奠定 的 特殊 的社会文化遗产 ,是今天我们从事少数 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研 究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贡 山境 内,是著名 的高黎贡 山 自然保护 区,由于南北暖寒气流 交汇与河谷到山巅热 、温 、寒立体气候作用 的效应 ,使北方 的动植 物 能沿 高寒 山脊 向南渗透 ,南方 的动植物也能沿暖湿河谷 向北分 布 。因此 ,这一带一向被称为我 国南北动植物交汇的 “十字路 口”, 既是 “珍禽异兽 的乐园”,也是第 四纪冰川后至今 尚存 的古原生物 保存 的“避难所 ”。在 中国科学 院生物 多样性委 员会编 的 《中国生物 多样性》一书 中称其为 “具有世界意义 的陆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