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古印度城-美乔纳森·马克·基诺耶.pdfVIP

走近古印度城-美乔纳森·马克·基诺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总 序 总 序 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这套“外国考古文化名著 译丛”,目的是向国内学术界介绍外国考古学的主要成 果。在决定选目时,考虑到国内读者的需要,著作的学术 质量要求是一流的,知识内涵要求是综括的,同时尽可能 要能反映学科的新进展。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外国考古学 现代意义的考古学是一门兴起未久的学科,从石器、 铜器、铁器三时代法的确立起,历史不过一百几十年。现 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正式建立,一般以 1926 年山西夏县西 阴村的发掘和1928 年开始的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作为标 志。七十几年间,中国考古学的业绩举世瞩目,成为 世 20 纪我国发展最迅速、收获最卓著的学科之一。国内外大众 重视中国的考古成果,原因是明显的。众所周知,中国是 世界上著名的历史古远的文明国家之一,对中国古代历 史文化的探讨,自然是世人都会关心的。 不过,中国的古代历史文化又是整个人类历史文化 的一部分,如果不是把中国历史文化放到人类历史文化 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也很难得到深入 透彻的理解。因此,在掌握中国考古学成果之外,有必要 去认识外国的、世界的考古学。 事实上,我们在考古、历史的研究中,经常需要引用 外国考古的材料和知识。比如对中国农业、城市、文字、冶 金等等文化因素起源和发展的讨论,就不能不把视野扩 1 走近古印度城 展到世界。人类文明的形成演进,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皆 有其同,也有其异,只有将中国考古学的成果与外国相当 的文化相比较,才能在这一层面上说明彼此的同异。引用 外国考古成果,需要对其具体工作有较多知识。“外国考 古文化名著译丛”所收的每一部著作,都概括了一定国家 或地区考古成就的全貌,适于作进一步探究的阶梯。 外国考古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不少方面值得 我们借鉴。该译丛中的各书,可以说都通过具体工作的实 施过程与研究结果,体现了上述各种方面。了解这些,也 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考古学几十年历程中形成的自身特 色,从而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优长,弥补我们的不足。对于 中国考古学一开始就与历史研究密不可分这一点,近年 有些学者屡持异议,究竟如何估价,亦应对外国考古学的 实际对照研究。 当然,与有外国历史、地理的专家一样,中国本来也 应该有自己的专事外国考古的专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 我们也应参加国外的考古工作,将中国学者多年积累的 学术经验和技能贡献给世界。 翻译出版类似“外国考古文化名著译丛”的读物,是 不少学者曾经考虑过的。就我个人来说,产生这样的设 想,也至少有二十年了。1981 年我在剑桥,绎读大家熟悉 的英国考古学家格林·丹尼尔主编的“古代的人与地丛 书”,殊感获益,更加强了这一想法。随后我曾向严文明、 林沄等先生请教,很得到称许支持,还同有关出版社谈过 几次,然而出于种种原因,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现在编选这套“外国考古文化名著译丛”的契机,是 读到吉林大学杨建华教授所译《美索不达米亚考古》 文 物出版社, 年 。她在英国留学有成,受聘为国内第一 1990 位专攻外国考古学的教授,这充分说明学术界对外国考 2 总 序 古学的需要。我有幸在长春见到她,谈定了编辑这套译丛 的目标,随后又获得现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任教的邢 文博士的合作,设想于是逐步转化为现实。 “外国考古文化名著译丛”的组织翻译等一系列工 作,比我们预料的要困难得多。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浙 江人民出版社,感谢汪维玲女士,给予了我们极大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