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舒丹 学习(Learning) 学习是指神经系统接受环境的变化而获得新的行为习惯(或经验)的过程,即个体获取环境信息改变自身的神经活动过程。 记忆是学习后经验、信息的贮存、保持和读出的过程。 广义地说,学习是发现或把握外界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过程,也是经验获得和积累的过程。 学习的脑机制 整体水平——哪些脑结构参与学习过程? 细胞水平——这些脑结构是怎样建立突触联系的? 分子水平——突触联系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概述 学习模式 非联想式学习的脑机制 联想式学习的脑机制 联络区皮层与认知学习 边缘系统与情绪性学习 海马在学习中的作用 学习模式 从行为学水平上包括 非联想学习 联想学习 印记学习 从环境及学习任务不同分为 经验式学习 认知学习 情绪性学习 非联想式学习 单一模式的刺激重复呈现,与之相应在脑内引起单一感受系统的兴奋变化,从而出现行为变化 美国E.R.Kandel(1976) 以海生软体动物海兔(aplysia)为研究对象 两种非联想式学习模式 非联想式学习 习惯化: 指当一个不产生伤害性效应的刺激重复出现时,机体对该刺激的反射反应逐渐减弱的过程。 敏感化: 指一个新异的、强烈的伤害性刺激可引起对另一个弱刺激的反应明显加强。   海兔的缩鳃反射    对喷水管皮肤的刺激 能激活感觉神经元,后者  再与运动神经元构成直接  的突触联系,运动神经元  又与肌细胞构成直接突触  联系。感觉神经元也可兴  奋几个中间神经元再支配  运动神经元。    当触觉刺激作用于喷  水管皮肤时,感觉神经元  兴奋,使中间神经元、运  动神经元产生EPSP,通过  总和使运动神经元放电而  导致缩鳃动作。   1.习惯化是突触传递的减弱 指对非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对喷水管皮肤重复刺激十次→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突触前膜Ca2+通道逐渐失活(Ca2+内流↓)、突触小泡运动能力↓ →神经递质释放量↓→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产生的EPSP↓→缩鳃动作减弱、最后消失,产生习惯化 2.敏感化是突触传递的增强    指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1)敏感化:       指当一种伤害性刺激出现在海兔的头部或尾部时,对重复刺激喷     水管皮肤引起的缩腮反射大大增强的现象。   (2)结构基础:        易化性中间神经元     与喷水管皮肤的感觉神     经元轴突末梢形成的轴     突-轴突突触。  (3)机制: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海兔     的头部或尾部→易化性中间     神经元释放5-HT→感觉神经     元兴奋时递质释放↑→运动神经元活动↑→缩腮反射↑→产生敏感化   易化性中间神经元使感觉神经元兴奋时递质释放增加的机制 1)5-HT与感觉神经元末梢上的   5-HT受体结合→Gs蛋白→激   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   激活PKA→使膜上的K+通道   磷酸化而关闭→感觉神经元   兴奋时复极化的K+外流↓→   动作电位时程↑→钙通道开   放时间↑→Ca2+内流↑ 2)5-HT通过受体-G0蛋白→激   活PLC(磷脂酶C)→DAG(二脂   酰甘油酯)生成↑→激活PKC   (加上PKA)→使囊泡移向活   化区的递质释放库    思考题 非联想式学习的定义 两种非联想式学习的模式及机制 结合性学习(联想式学习) 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所引起的脑内两个以上的中枢兴奋之间,形成的联结而实现的学习过程 尝试与错误学习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式条件反射 尝试与错误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EL Thorndeick(1898) 问题箱和迷津箱 学习行为形成的指标:正确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逐渐缩短 效果律:具有生物学或社会强化效果的联想能较快形成与巩固 练习律:只有那些与情境多次重复发生的行为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 迷津箱 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 20世纪初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UR) 非条件刺激( Unconditioned stimulus,US) 自然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CR) 条件刺激( Conditioned stimulus,CS) 延缓或痕迹条件反射 操作式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 BF skinner(1938) S-R联结: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 4种基本类型 固定比率强化(FR) 可变比率强化(VR) 固定间隔强化(FI) 可变间隔强化(VI) 固定比率强化和可变比率强化---促成动物形成高反应率的操作反应 固定间隔和可变间隔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