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实验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音高和频率 频率 音高 * 感觉实验·程小林 决定 频率(frequency)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16~20000Hz 其中,1000~4000Hz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 * 感觉实验·程小林 单位:Hz(赫兹) 音高(pitch) 影响音高的因素: 声音的频率 声音的声压级 声音的持续作用 年龄发展因素 …… * 感觉实验·程小林 单位:Mel 音高量表 二分法或多分法在可听的范围内把音高从低到高分成等级制作音高量表 * 感觉实验·程小林 等高曲线 反应声音频率、音高和强度的关系。 根据个体对不同频率声音的主观强度感受的测量。 * 感觉实验·程小林 音响:声波的振幅幅度越大,声音产生的声压级就越大,声音的强度也就越大。 单位为分贝(dB) 响度(loudness):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响度的单位为sone。1sone被定义为声级40dB的1000Hz纯音的响度,即1sone相当于40Phon。由“振幅”(amplitude)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000Hz纯音的声级就是它的响度级。响度级的单位为Phon。 * 感觉实验·程小林 等响曲线 各个比较纯音和1000Hz纯音等响声级的变化作为频率的函数的曲线。表示声强和响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操作步骤:以一定声级的1000Hz的纯音为标准音,用其他频率的纯音为比较音,有听者调节比较纯音的声级,直到它和标准纯音的响度相等。这时标准纯音的声级规定为该声级的比较纯音的响度级。 * 感觉实验·程小林 * 感觉实验·程小林 两个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由于两个声音的频率、振幅不同,混合的结果也不同。 如果两个声音强度大致相同,频率相差较大,就产生混合音。 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不大,频率也很接近,则会听到以两个声音频率的差数为频率的声音起伏现象,叫做拍音。 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掩蔽。声音的掩蔽受频率和强度的影响。 * 感觉实验·程小林 听觉掩蔽分类 * 感觉实验·程小林 纯音掩蔽 掩蔽音越强,掩蔽效应越大,影响范围越大。 掩蔽音对于频率相近的声音产生更大的掩蔽效应。 低频音对高频音的掩蔽效应大于高频音对低频音的掩蔽。 * 感觉实验·程小林 指某个频率的纯音掩蔽了其他不同频率的纯音后事后者阈值提高的情况 听觉疲劳与听力损伤 听觉疲劳(auditory fatigue) 即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中,听力明显下降, 听阈提高超过15dB~30dB,离开噪声环境需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称听觉疲劳 * 感觉实验·程小林 * 感觉实验·程小林 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原因: 第一,长期处于强噪音环境(85dB)以上就会造成耳鸣及神经性耳聋。 第二,链霉素等药物使用过量和持续时间过长也会导致神经性耳聋。 第三,老年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属于正常现象。 听觉定位:听觉器官对声源空间位置的判断。 三种双耳线索:强度差、时间差和周相差 听觉定位(auditory localization)实验 * 感觉实验·程小林 (1)双耳强度差 (2)双耳时间差 与方向有关—— 双耳强度差(intensity difference of the two ears) 双耳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the two ears) 是辨别声音方向的重要线索。 * 感觉实验·程小林 (1)双耳周相差 一个声波在每个周期的不同相位处表现出不同的正压或负压。 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感觉 * 感觉实验·程小林 痛觉特殊现象 梅尔扎克(MelzackWall,1965、1983)提出的阀门理论(gate-control theory) * 感觉实验·程小林 对痛觉的解释 * 感觉实验·程小林 * 视觉适应 * 感觉实验·程小林 从亮处到暗处,即光刺激强度由高到低的变化引发的视觉感受性在缓慢提高的过程。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现象 * 感觉实验·程小林 测量暗适应的方法 被试首先面对光亮的照明2~3min,这样做的的目的是降低眼睛对光的感受性并提供一个参考点来追踪暗适应的时间过程。然后关灯使眼睛处于黑暗中。从关灯的那一刹那起按一定时间间隔不停地测量眼睛的绝对阈限。在整个测量过程中,黑暗中刺激眼睛的光的波长、呈现时间、强度以及视网膜接受光刺激的部位保持恒定。 * 感觉实验·程小林 暗适应曲线分析 测量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阈限刺激值(为使眼睛看到光亮所需的最小强度)为纵坐标作图,便可得两条暗适应曲线。 * 感觉实验·程小林 从暗处到亮处,即光刺激强度由低到高变化引发的视觉感受性在缓慢降低的过程。 持续时间约需一分钟。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现象 *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