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产品中的微生物 1.鱼体中微生物 2.贝类中的微生物 鱼的微生物来源 1. 环境: 鱼是一种变温动物,活鱼微生物丛很大程度上受所处环境的影响,淡水鱼的微生物与淡水中微生物类似;海鱼常具有海洋微生物。 2. 食性差异: 鱼食性差异影响鱼肠内细菌的组成,摄食动物性食饵者,以大肠埃希氏菌、链球菌、魏氏梭菌等分解蛋白的细菌占优势;摄食植物性食饵者,嗜酸杆菌、双歧杆菌居多。 鱼的微生物来源 3. 捕捉海域: 在温带捕捉的鱼,嗜冷菌比例大;在亚热带、热带捕捉的鱼,嗜温性细菌较多。 4. 污水污染: 当污水流放到天然水中时,水被粪便污染,肠道致病菌就会附着于鱼体表、鳃或吞入肠道内。 5. 其它: 鱼捕捞上岸后,有的微生物开始死亡。但在运输及加工过程中,又会接受新的污染,种类和数量均会发生变化。 鱼的微生物的分布与蔓延 1. 鱼的微生物主要分布于鱼的体表、鱼腮及肠道。通常情况下鱼肉应该是无菌的。鱼皮肤及鳃上的细菌数量是 102--108CFU.CM-2,肠道内为103--108CFU.L-1 2. 鱼体表及腮的微生物区系也反映了鱼所生活的水中的微生物种类。据Liston报道,淡水鱼体表的假单孢菌属、无色菌属、气单孢为优势菌;海水鱼以假单孢菌属、无色菌属、弧菌属、黄杆菌属及微球菌属为优势菌。 鱼的微生物的分布与蔓延 3. 鱼也有酵母菌,酵母菌常见于鳃及粘液层。 4. 真菌在鱼不如在畜肉中多,其原因可能是鱼体上水膜使其与空气隔绝之故。 5. 与体表相比,埃希氏菌属和厌氧性细菌在肠道中多见,假单孢菌属及微球菌属比表皮上少。 6. 鱼肠中大肠杆菌有两类,即人大肠杆菌及鱼大肠杆菌。 7. 鱼肠内存在的对人致病的微生物常是污染的,还发现肠道病毒。 8. 鱼鳃是鱼对微生物最易感的部位,鱼感官性状的改变最早出现在鳃。 9. 新鲜鱼的肌肉是无菌的,在0摄氏度如保持干燥,鱼体表也很少有菌生长。 1985-1989年,江苏南通市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中,由鱼贝引起的占(54/141)。微生物以副溶血弧菌占首位(39.06%),沙门氏菌占第二位(15.63%),葡萄球菌占4.69%,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占2.08%,变形杆菌占1.56%。 1. 副溶血性弧菌是1951年Fujino首先描述的,此后,此菌被列为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日本每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人有50-70%是此菌引起的。我国沿海如江苏、上海、浙江等地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流行的主要地区。该菌感染剂量为106-108,食物被污染时菌量可能很少,但它生长速度快,在室温就能生长。该菌生长最适温度35-37C,最适Ph7.5。 鱼的致病性微生物 2. 据CDC公布资料,肉毒中毒中鱼的重要性占各种食品中第二位,在日本则占首位。我国肉毒中毒由食鱼所致的甚少。 肉毒中毒因吃鱼发生的暴发主要是E型,E型芽孢的抵抗力较低,芽孢的耐盐能力不如A型和B型。通常情况下,冰冻可阻止菌生长和产毒,但不能杀死或灭活毒素。肉毒毒素对肉缺乏抵抗力,A型80C5-6分钟,B型90C15分钟,E型耐热不及A及B。另真空包装食品及罐头中也应注意。 鱼的致病性微生物 3.沙门氏菌也是可通过鱼传播的致病菌之一,鱼污染沙门是比较常见的。据报道,沙门在鲇鱼中检出率占25%,在日本马鲛鱼中占20%,墨鱼中占14%。以上鱼都是冰冻的,沙门氏菌在低温下仍能存活。 4.除了以上几种致病菌外,鱼也携带其它种类的微生物,如霍乱弧菌,李斯特氏菌等。 鱼的致病性微生物 5.鱼的二次污染机会很多,冰冻鱼从运输到加工时细菌处于低水平,加工后呈10倍上升。油煎鱼中溶血性链球菌、大肠菌群数降低,但抵抗力强的葡萄球菌、微球菌及一些厌氧菌有时仍存在。煮过的鱼会再度污染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阳性率可达75%。 6.经鱼传播的人疾病除了从消化道侵入外,也可经皮肤感染。从患者罹患部分分离出的细菌叫猪丹毒菌,发病多在夏季,这与此菌生长温度有关,一般水温在18C以下时病例减少。 鱼的保存 鱼易变败,故捕捉上岸后保存是很重要的。良好的保存可延长货架寿命,保持鲜味。 保存方法很多,有冷藏(冰鲜)、冷冻、制灌、盐腌、晒干、气体保藏、辐照以及使用防腐剂。 贝类中的微生物 以往文献中,食用牡蛎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事件中绝大多数是伤寒,也有霍乱、副溶血性弧菌等。到目前为止,预防食用牡蛎所致的感染和暴发最好的方法是自净:即将可能污染的牡蛎放养在清洁的海水中让它自净,一般7-10天基本上达到自净,如延长到30天,食用是安全的。 毛蚶(Arca subcrenata): 俗称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江苏省中职职教高考统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 GB175-2023通用硅酸盐水泥.docx VIP
- 全国各地最大冻土深度查询n.pdf
- 第3单元测 量第3课时吨的认识 课件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ptx VIP
- 桩承载力计算(抗压、抗拔、水平、压屈).xls VIP
- 工期进度保证措施.pdf VIP
- GBT 15544.4-2017 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第4部分:同时发生两个独立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电流以及流过大地的电流.docx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 汽车坡道玻璃雨棚施工方案.pdf VIP
- 2025年超全高中历史时间轴记忆图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