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曲常识-刘致中.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一)  曲  的  起  源 在 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继唐诗和宋词 之后 ,出现 了“曲”这一新 的文学形式 。曲的出现 ,给 百花争艳 的中国文学园囿,增添 了一朵奇葩,带来 了 中国文学史上元明戏 曲和散 曲的繁荣时期。 在 中国文 学 中,“曲”的名称 的使 用 ,是 比较 混 乱 的,有各种不 同的含义和范围。我们这里所讲 的 “曲”,是指宋金 以来 的南 曲和北 曲,包括散 曲和戏 曲 两大类 。这种文学形式,产生于宋金 时期 ,在元 明两 代有 了空前的发展。 和诗、词等其他各种文学形式的产生一样 ,曲的 产生,也是适应着一定的社会生活需要,有其 自身的 发展规律 的。 五代十 国的分裂局面 ,到了北宋归于统一 。国 家 的统一,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 了条件 。在北宋 南宋时期 ,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城市人 口不断增多,市 民阶层逐渐壮大,都市 日趋繁 荣 。北宋 的都城 汴 京(今 河 南开封 )、南宋 的都城 临 第 2 页 安(今浙江杭州 ),不仅是 当时全 国的政 治 中心 ,也是 人 口众多、经济文化繁荣的都市。当时汴京、临安等 大都市里,到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饭馆,城里还有 群众游艺场所,称为瓦子、瓦舍或瓦肆,演出各种 民 间技艺 。随着宋代社会经济 的发展 ,适应 当时社会 生活的需要, “曲”这一来 自民间的新的文学形式就 开始形成并得到了发展。 我们知道,中国的韵文文学,与音乐的关系非常 密切。就以词来说,它源于唐曲子,而唐 曲子出自隋 唐燕乐。宋词原是倚声而作,即先有了调子,再按它 的节拍配上歌词来唱。但是,这种倚声而作的词,到 了文人手里,便作为一种新 的文学形式被模拟 。发 展到宋末,形式凝固而定形,多数已失去了声乐上的 作用。而音乐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民间不断出现新的 乐曲,少数民族的乐曲也不断传来。这时的宋词,它 的歌词 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社会上变化发展 的音乐调 子 的节拍 ,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社会上歌唱和歌舞戏 演 出的需要 。因此 ,词在声乐上 的地位就逐渐被 曲 所取代 了。 产生于宋金时代 的散 曲, 它来源于少数 民族 的 乐 曲、南北地 区的民间小调和一部分没有丧失声乐 地位 的宋词 ,以及唐 宋 以来 的大 曲、鼓子词、传 踏、诸 宫调、赚词 等 。 早在北宋宣和年间,汴京就盛行 “蕃曲”。所谓 “蕃 曲 ”,主 要 是 少 数 民族 乐 曲。宋 人 曾敏 行 说:“先 第 3 页 君尝 言:宣和 末(公元 年 )客京师 ,街 市鄙人 ,多 歌蕃曲,名曰 〔异国朝〕、〔四国朝〕、〔六国朝〕、〔蛮牌 序 〕、 〔蓬蓬花 〕等,其言至俚 。一时士大夫亦皆歌 之 。” 独醒杂志》)这些 曲调 中,有一部分,如 〔四国 朝 〕、〔六国朝 〕、〔蛮牌儿〕等,就是北曲中的曲调。北 宋末年,女真族建立的金朝,连续打败辽军后,大举 南下,入主中原。公元一一五三年三月,迁都燕京, 改燕京为中都 (在今北京城的西南部)。随着金朝政 权在北方 的建立 ,女真乐 曲也传入 了北方 ,如北 曲 〔双调 〕中的 〔风流体 〕等,就是女真的曲调。元人周 德清说:“女真 〔风流体 〕等乐章,皆以女真音声歌之。 虽字有舛误,不伤于音律者,不为害也。” 中原音 韵》)此外,北曲 〔黄钟宫〕之 〔者剌古〕,〔双调〕之 〔阿 纳忽〕、〔古都白〕、〔唐兀歹〕、〔阿忽令〕,〔越调〕之 〔拙 鲁速 〕,〔商调〕之 〔浪来里〕等,都不是北方汉族原有 的曲调 ,大概也是女真或蒙古的乐 曲吧。明人王世 贞在 《曲藻 序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