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犀牛》读后感之五:认识自我心中那头灰犀牛.doc

《灰犀牛》读后感之五:认识自我心中那头灰犀牛.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1 《灰犀牛》读后感之五:认识自我心中那头灰犀牛   ,张总在读书分享会上分享了《灰犀牛》这部作品,由于我是休假时间没能现场听张总的感受,但到目前为止我也算是看了大约四分之一的内容,所以在这里谈谈我一些个人的读后的感受。   《灰犀牛》一书,作者米歇尔·渥克,指代那些大概率会发生的、同样影响很大的危机事件。通俗的理解就是,你在非洲大草原旅游,看到了一大一小两头灰犀牛,你想起了向导的警告,不要离它们太近。但你太想拍一张完美的犀牛照片了,慢慢地,你离它们越来越近,你还忘了向导的警告--要站在犀牛的下风口。直到你发现自己离那头小犀牛太近了,你才意识到危险。来不及了,母犀牛庞大的身躯已经向你冲过来了,以几倍于你奔跑的速度。你又想起了向导教你最后的办法,等犀牛靠近时,你就猛的跳开,逃离它的冲击路线。但你的双腿好像已经不属于你了   即很多时候我们明知危险就在眼前,但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灰犀牛”危机中。   常常听身边的朋友们讲一些她们各自的职场环境,尤其是在北京工作的朋友都在说职场上的关系真的超级复杂,上司与上司的上司之间由于利益冲突,一不小心就是一方立马辞职之类,就是身边的同事间关系往往也不敢太过于深入。说实话,我一直以来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要求就是乐观工作、友好待人、希望每天带给同事的都是笑容而不是冷漠。虽然知道“灰犀牛”危机的存在,却乐观地认为,我和别人不一样,能够打败概率,和每一个同事都能保持友好沟通。   但是,人是个矛盾的个体,在工作中有了分歧之后有时明明知道接下来继续交流的话反而会继续把矛盾激化,但是就是由于不可控性的习惯导致谈话矛盾深入恶化,即陷入了“灰犀牛”危机。所以接下来自己会在与同事的交流方式这方面会做出点改变,不想让自己一直处于这种尴尬的“危机”之中,我会努力设定好每一个行为该有的标尺,同时理解、见识同事更多的美。   有时候行为上表现出来的真的不是自己内心所想的,心里想着自己一定要做一个超nice的人,但往往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内心所想的样子,这样不美的自己真的超级不喜欢。   “无论我们的理论多么正确,当我们在做一件与理论分道扬镳的事情时,我们就是反面的代言人,不因为我们曾经做过的对的事就让我们这一次的错误不会产生恶劣的结果。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就是什么。”在网上看到网友分享的这段灰犀牛感悟,感触颇深。

文档评论(0)

爱立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