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
精彩文档
求职中社会网络的动用:微观与宏观社会资本的视角
摘要: 作为一种求职方式,社会网络已经成为调节劳动力流动的重要机制之一,凭借网络成员传递的信息和人情,求职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本文使用一项大规模的抽样调查数据,探讨了微观和宏观社会资本对求职者是否通过社会网络渠道获得工作的影响。文章使用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和网络资源来衡量微观社会资本的不同方面;从社区信任维度测量宏观社会资本,结果发现:求职者拥有的个人网络资源越丰富,越不倾向于动用社会网络这一渠道;社区中的社会关系信任度越高,作为社区成员的求职者就越倾向于使用社会网络渠道。最后文章讨论了这些发现的理论内涵,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求职 社会网络渠道 微观社会资本 宏观社会资本
The Use of Social Network during Job Searching:Micro and Macro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s
Abstract: As a job searching channel, social network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adjusting the labor mobility. Using the information and influence from the contacts,job searchers can get more job opportunities. Based on a large-scale sampling data,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micro and macro-level social capital influence job searchers’ using social network to obtain work.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micro-social capital” is measured as network size, network density and network resource; “macro-social capital” is measured as community-level trust. Statistic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re rich network resource the less likely job searchers will prefer to using contacts to obtain work; the more trust in social network at community level, the more likely community members will rely on contacts to find a job.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 job searching,social network as a job searching channel, micro-social capital, macro-social capital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70年代格兰诺维特提出社会网络在职业流动中的作用这一研究议题,经过近30年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就这一问题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社会网络是调节劳动力流动的重要机制之一,凭借网络成员所传递的信息和人情,求职者可以获得更多或更好的就业机会(参见Granovetter 1995和Lin 1999的评述)。
但学术界目前对于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条件下,求职者更有可能通过社会资本获得就业机会这个问题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个别研究发现年龄、教育和职业地位与通过社会网络渠道实现就业的可能性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如1978年的PSID调查(Corcoran et al, 1980)、1982年的印第安纳波利斯调查(Marsden and Campbell, 1990; Marx and Leicht, 1992)和1970年的底特律调查(Marsden and Hurlbert, 1988)都发现存在这样的显著关系。
但不一致的结果在研究中也时有发现,尤其是在具有较高职业地位的样本群体中。比如,格兰诺维特在《求职》中研究由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的样本时发现,34岁以下的人群通过社会关系获得工作的比例要低于34岁以上的人群近16.3个百分点;管理人员比专业人员、专业人员比技术人员更易于通过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锅炉本体检修工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试题.docx VIP
- 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 VIP
- [中国青铜器]01.第一章 概论.pdf VIP
- 德国探亲签邀请函中德文对照.docx
- 2024山西太原市古交市招聘劳动保障工作站和社区低保工作站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答案带详解.docx VIP
- 2025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模拟试题汇编.doc VIP
- it审计的组织与实施(培训课件).ppt VIP
- 2025社区两保人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VIP
-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课堂镜头.doc VIP
-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与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