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引 言
王夫之(1619- 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金兰乡 石船山,因其著作多署名为船山老农、船山老人、船山病叟,故学界又尊称其为 船山先生。
船山生逢于邪说四起,正学不张,明清鼎革,王朝更迭,华夏文明面临生死 存亡的危急关头,他前半生一直以恢复华夏正统为己任而积极呼号奔走,然而最 终志不得申,惟有变服洞居,以著述为事。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船山“抱刘越 石之孤愤”,以超人的毅力和“从天乞活埋”的大无畏精神,纵贯周秦百家和两 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道之学和宋明理学,以求“力救中国文化慧命于不 绝”。出于这样一种类似于孔子挽救礼崩乐坏、以弘扬“斯文”为己任的独特生 命体验,船山的整个哲学思想就承载了其全部的亡国之思和对传统思想的深刻反 省。
这在其不遗余力、全面清理宋明理学的学术倾向上就可见一斑。按侯外庐先 生的看法,船山对于程朱理学,是“否定式的修正”,对于陆王心学则是“肯定 式的扬弃”。①所谓“否定式的修正”,即表面上看是修正,而实质上是否定;所 谓“肯定式的扬弃”,即表面上看是扬弃,而实质上却是以肯定为主。嵇文甫先 生也有类似的看法。②而赵载光先生却认为,对于宋明理学,船山是批判程朱、 纠正陆王、弘扬周张。③对于这些观点,本文在此不做任何评判。船山身处一个 新旧杂陈、矛盾交错的时代,其思想既精湛又庞大驳杂,即使他本人也清醒的意 识到,他的著作中“有自相蹠盭者矣”,因此,不同的作者对船山有不同的理解, 自在情理之中。但纵观船山一生学术,至少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船山不仅 总结和终结了宋明理学,而且开出了“生面”。本文的目的即是从船山博大精微 的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诚”入手,来探讨船山是如何在“诚”这一概念 上总结和终结宋明理学的“诚”思想,开出“生面”的。
作为宋明理学的殿军,船山在继承了宋明学者于“诚”的阐释中所凸显的问 题意识,延续了宋明理学的思路的同时,也在自己的哲学立场上,对“诚”作出 了独特的阐释。
船山首先以“实有”规定“诚”,并且结合“理”、“气”论证这种“实有” 不是指某种实体之有,而是“变易之有、生成之有、活动之有”。其次,船山以
①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3 页。
② 萧萐父,许叔民:《王夫之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607 页。
③ 参见赵载光:《王船山对宋明性道之学的总结、批判与弘扬》,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 年第 4 期。
“诚”论天道。在船山的视野中,“天道无有不诚”。经过这种以“实有”规定“诚”,
又以“诚”论天道的逻辑论证,船山就给儒家之心性找到了一个坚实可靠的形而 上基础。但船山的目的根本不在于此。依船山之见,天道之诚的展开,只有在人 道的凸显下方才具有意义,天地本无所谓诚与不诚,因人而诚。因此,船山继承 了宋明儒“以诚论性”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以“诚”沟通天人性命,强调 人道之诚。对船山而言,人道之诚的树立,才是其根本目的之所在。
船山这种凸显人道之诚,挺立“人道”的思想,使船山的整个哲学不在汲汲 于道德形而上学的建构,而是更重于道德主体、认识主体和历史主体——人的确 立。他的这种思想,不仅从学理上挽救了被后世学者多有诟病的,自宋明以来所 形成的“无事袖手谈心性, 临危一死报君王”的疲敝、空疏学风,而且也为近代 中国人文主义思潮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源。
第 1 章 中国哲学的“诚”范畴
作为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 ,“诚”从其作为一个哲 学概念出现 ,到它成为宋明理学的一个 核心范畴 ,再到船山对宋明 理 学的全面批判与总结,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
1. 1 宋代以前“诚”的范畴的形成与变迁
1. 1. 1 “诚”的观念的初步形成及其内涵
“诚”最早出现于《诗经》 ①。《大雅 · 荡之什 · 崧高 》:“ 申伯信 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 其行。”按许慎《说文解字》:“诚,信也,从言,成声。”也就是说,“诚”的涵 义主要是从“言”字演化而来。在甲骨文中,“言”字字形与“告”、“舌”极为 相似,均像仰置之铃,下像铃身,上像铃舌,是一个会意字。据说古代酋人讲话 之前,需摇动木铎以聚众,将木铎倒置以后再发言,所以三者同出一源,为一字 之异构,在甲骨卜辞中多通用,其基木含义都有“告祭”之意,指在对祖先或神 的祭祀活动中不能有丝毫的欺骗和亵渎之心,必须始终处于一种虔诚的宗教情感 和心理状态下才能完成告祭,与祖先神灵相通,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后来,“言”、 “告”“舌”三个字才逐渐分化而具有不同的意义。②可见,“诚”字的构成本身 就反映出它与原始的宗教祭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表达的是一种对祖先、神的 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解毒止痒法治疗慢性肾衰皮肤瘙痒(风湿毒瘀证)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临床肾病专业论文.docx
- 解读、误读与歧见之间:义和团运动期间《泰晤士报》对中国时局的报道-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docx
- 解读“华晨系”-工商管理专业论文.docx
- 解读“十八描”线性艺术-艺术学专业论文.docx
- 解读“浙江现象”-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docx
- 解读《白鲸》中悲剧英雄原型亚哈船长-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docx
- 解读《白鲸》中人鲸冲突的暗指-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docx
- 解读《白噪音》中的后现代消费主义及其白色-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docx
- 解读《加拉帕戈斯群岛》中的黑色幽默-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docx
- 解读《莫娜在希望之乡》中圣经原型的位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