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法律实施与法律实现.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节 法律实施与法律实现 一、法律实施 (一)法律实施的概念与特点 1.法的实施的概念与内涵 法的实施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把法律贯彻落实到现实社会生活之中的过程,它以立法为前提,包括法的执行(执法)、法的适用(司法)和法的遵守(守法)三个环节。 2.法的实施的特点 第一,法律实施主体的多元性。 第三,法律实施的目标是法律的实现。 第二,法律实施过程的动态性。 (二)执法 1.执法的概念 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贯彻、落实法律的活动。 2.执法的原则 第一,法治原则; 第二,公平原则; 第三,效益原则。 (三)司法 1.司法的概念 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审判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 2.特点 第一,司法主体与司法程序的法定性; 第二,司法权行使的独立性; 第三,司法裁决的终局性。 3.执法和司法的区别 第一,主体的区别; 第二,内容的区别; 第三,程序性要求的差别; 第四,主动性与被带动性的差别。 (四)守法 1.守法的概念 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从事各种事务和行为的活动。 守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2.守法的条件 第一,良好的法律制度; 第二,良好的外在环境; 良好的制度保障,良好的社会状况等。 第三,良好的法律意识。 二、法律实现 (一)法律实现与法律实效 1.法律实现与法律实效的概念 法律实现是法律实施的结果,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对社会生活产生的现实影响。衡量法律实现的重要标准是法律实效。 法律实效(efficacy of law),是指法律实施的法律效果,即人们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行动,法律得到实际的执行、适用与遵守。 2.法律实效与法律实施的社会效果 2.法律实施效果的评价标准 法律实施效果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其标准也是多样的。例如,法律纠纷与案件的总体数量,刑事案件的发案率和破案率,公民对法律的熟悉程度及法律意识,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状况,国家对司法、执法机关的资源投入状况等问题,都可能构成评价标准。 (二)法律职业 1.法律职业的概念 法律职业是指以法官、检察官、律师为代表的经过专门的法律技术训练,具有比较娴熟的法律技能与法律伦理的人所组成的法律自治性共同体。人们通常也将法律职业者称为法律人,资深的法律人又被称为法律家。 法律职业的出现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法律职业的出现与发展、发达,为近代法治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保障。 2.法律职业制度 第一,法律教育制度; 第二,法律职业考试制度与培训制度; 第三,法律职业任职制度; 第四,法律职业待遇制度; 第五,法律职业机构。 (三)法律监督 1.法律监督的概念 法律监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监督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对各种社会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检查、监察、督促和指导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法律制度。狭义的法律监督专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法的制定和实施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所形成的法律制度。 需要指出的是,法律监督贯穿于立法以及法的实施的过程之中。 2.法律监督的构成要素 第一,法律监督的主体; 第二,法律监督的内容; 第三,法律监督的程序。 3.法律监督的分类 (1)国家法律监督 第一,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第二,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第三,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2)社会法律监督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第二,人民政协和社会团体的监督;第三,新闻舆论的监督;第四,法律家职业群体与人民群众的监督。 2006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该法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 * *

文档评论(0)

134****73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