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霜剂:喜疗妥、皮炎平、烧伤膏 中药:金黄散、双柏散 * 非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钙剂 1.一旦发现液体外渗立即停止输液,用5ml注射器连接输液针头,抽吸输液针头及细管内未进入皮下的药液。 2.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程度。 3.用0.25-0.5%普鲁卡因或者利多卡因封闭疗法,以缓解肿胀部位的损伤症状,并纠正其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这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最关键的一步。 * 非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钙剂 4.局部湿敷香丹注射液。 5.25%的硫酸镁溶液热敷患处,有消炎去肿的功效。 6.神灯局部照射,具有消肿、止痛,减少渗液,活血化瘀等作用。 * 非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氯化钾 1.早期处理:发现外渗时根据药物特性及局部组织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立即停止输液回抽残留药物,更换输液部位,抬高患肢、制动。 2.局部封闭:常用0.5%利多卡因+地塞米松5mg或1%普鲁卡因皮下环形注射,可减少药物与组织结合减轻局部组织反应,减轻疼痛,也可以应用静脉应用硫酸镁,从而有效地预防静脉反应和疼痛。 3.也可用马铃薯切片外敷,越早越好。 * DESIGNED BY WPS?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 统计数据 2011年公布:我国总输液量100亿瓶(袋)以上,13亿人口人均输液8瓶,远高于国际人均2.5-3.3瓶的水平。 * 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而国内外文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0.6%. * 钙剂外渗 * 外渗的严重后果 去甲肾上腺素外渗 多巴胺外渗导致肌肉坏死 多巴胺外渗导致肌肉坏死 * 外渗的严重后果 下肢甘露醇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 * 外渗的严重后果 * 主要内容: 1.定义及判断标准 2.外渗的原因 3.分期与临床表现 4.各类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 定义 渗出: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行药液进入静脉官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外渗: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官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 考虑外渗的情况: 病人主诉注射时部位有尖锐的刺痛或烧灼感 注射部位有肿胀 静脉推注时有阻力 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 * 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1.护士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是否出现隆起或输液不通畅。 2.对肥胖患者用水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 3.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询问患者有无胀痛感。 * 疾病因素: 癌症、糖尿病、右心衰、低蛋白血症 新生儿 老年人 患者方面 输液外渗的原因 * 年轻人PK老年人 * 抗肿瘤药(细胞毒性损伤导致组织坏死) 抗生素 PH值<4.1, >8.0; 渗透压: >450mOSM/L 药物因素 输液外渗的原因 * 高渗性: KCL、钙 TPN、甘露醇 SB PH值<4.1: 强力霉素(1.8) 万古霉素(2.5) 多巴胺(2.5) KCL(4.0) PH值 >8.0: 氨苄青霉素 地仑丁、SB 药物因素 输液外渗的原因 * 风险评估能力低 选择血管通道器材有误 护士知识缺乏 ; 穿刺技术欠熟练; 护理技术 输液外渗的原因 * 20%甘露醇 50%葡萄糖、脂肪乳剂 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碳酸氢钠、 阿霉素、表阿霉素 长春碱类、诺维苯 氮芥丝裂霉素 柔红霉素 多巴胺、间羟胺、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 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 高渗性药物 ; 阳离子液 抗肿瘤药 血管活性药 抗生素 输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 * 药物外渗的分期及具体表现 一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 具体表现:早期局部肿胀红斑、持续刺痛。 二期:静脉炎性反应期 具体表现:渗漏后2-3天沿静脉走向条索状肿胀、发红、引流淋巴结肿大、疼痛,可引发发热。 三期:组织坏死期 具体表现: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基层,甚至深部组织结构受损。 * 输液外渗的临床分级INS 0级:没有临床表现。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2.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1到6英寸之间(2.5-1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 15cm),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淤血肿胀,水肿范围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 15cm) ,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中等到重等程度的疼痛,任何容量的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体的渗出。 * 护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