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先进文化方向-徐建融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画的先进文化方 向 谢稚柳先生的传统观 世纪的中国画坛,对传统的认识大体上有两种态度,一种 持 “传统末路”观,所 以要求用西洋画的观念、方法改 良之,甚 而 以 “全盘西化”取代之;另一种持 “传统 自强”观,认为传统 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由此而引起否定传统和弘扬传统的激 烈论 争 ,成 为 世纪画坛的一大景观。需要指出的是,这两大针 锋相对、水火不容的观点,所认识的传统是完全一致的,那便是 明清以来的文人写意画。谢稚柳先生的传统观,则与之迥然不同, 他并不笼统地讲“传 统 ”,而是强调分清传统 的精华和糟粕 ,要弘 扬的是精华而不是糟粕,要否定的则是糟粕而不是精华,离开了 这个原则,单纯地讲否定或讲弘扬,都是没有依据的。例如,在 《借鉴 绘画艺术的主要基础之一》一文中,他便反复提到: 借鉴,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在善于辨析、取舍精华与 糟粕。 ……既然要继承,就产生了选择的问题,何者为艺术性 高,何者为艺术性低 ,在借鉴 中求得一个 比较 ,何者吸取,何 者扬弃,这又有一个爱好的问题 。爱好有时会有偏向,要端 正 自己的认识,仍然要在借鉴中求得正确的方向与好 尚。这 便是风格的高低 。风格的要求, 自然是要高而不是低。 不明乎此,否定传统难免成为否定其精华,而弘扬传统,也 难免成为弘扬其糟粕。 那 么 ,千 百年来 的 中 国画传 统 ,从 人物、山水、花 鸟各科 ,千 般的流派,万般的风貌,究竟又何者为精华,何者为糟粕,何者 为高的风格,何者为低的风格呢?从总体上看,他认为,晋唐宋 元的正规画为高标的精华,而明清的正统派和写意画则为低下的 糟粕。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前者就是百分之百的好,后者 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好。从谢稚柳对于传统的研究,致力于晋、唐、 宋,兼及元,而很少涉及 明清,对于明清,他所认真研究过的只 有陈老莲、董其昌、八大、石涛等极少数的名头,便足 以窥见他 的这一传统观 。从他的 《水墨画》一书,对水墨画传统的全面研 究,更可 以窥见他的这一传统观。 这部书的写作背景是 年 代 ,当 时 的文 艺政 策 ,根据“继 承传 统 的人 民性、民主性精华 ,批判传 统 的封建性糟粕 ”,是把 明 清的写意画作为精华,而把同时期的正统派 以及晋唐宋元的正规 画作为糟粕的。对于正统派的观点,谢先生的观点同当时的政策 是相一致的,当然他的依据不在政治而在艺术;但对于写意画和 正规画的观点,他与当时的政策是正好相反的。不过,迫于当时 的政治形势,他不可能对写意画表示明确的批判态度,而对正规 画,他却不是从政治上而是从艺术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对于 借助于政治力量而被颠倒的传统观,无疑具有拨乱反正的作用。 他 在 书 中反 复提 到“先进 的、典 型 的用 笔 ”,“先进 的、典 型 的用 墨 ”,“先进 的流 派 ”,“先进 的技法 ”,“先进 的形 体 ”,“先进 的辉 煌 典 范 ”,“先进 的笔 墨 ”,“艺术 的高 尚性 ”等等 ,都 是针对 晋唐宋元的正规画而言的。相反,对于同时的写意画以及明清的 正统派和写意画,则颇有微辞,明确地指出了它们的不足。这就 足 以证明,在谢先生的心 目中,代表传统的先进文化方 向的,是 前者而不是后者。 具体而论,在人物便是晋唐的画派,兼及两宋。如称吴道子 为 “划时代的大宗师,一直的震撼、领导了后几世纪的画派”: 从一般的唐人画笔和它的时代性的角度来看,特别是仕 女画,不论唐初是崇高瘦削的而中唐以后讲求了肥壮的形态, 它的画派却都是恢弘博大,显得气度高华。我们从敦煌莫高 窟数以百计的初、中唐画壁来看,尤其是中唐,它的那种得 心应手、游刃有余的技法,那种绝没有一点矜才使气与 “耍 神通”的风度,真足 以使人意消! 唐人对于形象的描绘,对于面部、四肢与肌 肉的表现 ,以 及服饰等等,尤其有一些难 以传达的形态,都扼要地生动而 传神,有一种亲切的气氛,足 以见到他们独到观察力,独到 的概括性。 至于宋的人物画,或细微,或豪放,不论是承继了唐的余绪 还是创造 了新 的生命,“唐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