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 yw-10-01-003
高一语文 yw-10-01-003
《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
编写人:王强 审核人:王强 编写时间: 班 级: 组 别: 组 名: 姓 名:
【学习目标】
1、 通过感知分析语言文字,再现诗中意境,品味其组成的宏大气势。
2、 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结合诗中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展开联想,体会诗人壮阔的胸怀和豪情壮志。
【学习重点】
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
【课时】一课时
【学法指导】 首先扫除文字障碍,寻求文字背景后的知识。品味毛泽东诗词语言的独特魅力,体会毛泽东的崇高情愫,深广胸怀和精湛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意象的感悟能力。
【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同学们了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革命精神)
2、题解:
词,又称为长短句,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题材 ,萌芽与南朝,形成于宋,盛行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乐( “燕”通“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不同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沁园春”是本词的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沁园: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长沙”是词的题目,和词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
3、关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所谓“意象”指的是意中之象,即融入了词人情思的形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枯藤、老树”等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情景)关系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的特点主要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孤独冷寂等等。抓住诗歌的意象,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学习过程】
一、基础过关
1、给字词注音:
沁园春( ) 百 舸( ) 峥 嵘( )
寥 廓( ) 挥斥方遒( ) 浪遏飞舟( )
据拼音写汉字:?? (1)màn(?? ?)山遍野? ?màn轻歌(?? ?)舞? ?wàn藤(??? ?)
(2)chóu??无比(? ?)怅?? chóu?未雨(? ?)缪?? 一chóu(? ?)莫展??
(3)jié(?? ?)石?? ? jì (? ??)子? ?è (?? ?)止??
二、诵读,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
2、 诗词中有“一逗领起”的说法,俗称“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次,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你认为上阕和下阕的领字是哪一个,这个领字要领到哪里,这个字应该怎么读,领字下面的几句又该怎么读,你能示范一下吗?
3、 古人写秋多悲秋、哀秋,如下面几句都是作者在秋天中所抒发的忧愁之感。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红楼梦》
那么,毛泽东笔下的秋是怎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