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昏迷-HX.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昏迷-HX.ppt

湿性罗音(水泡音) 发生机制:呼吸时,气流通过含有稀薄的分泌物的气管或支气管时,使分泌物形成水泡并迅速爆破而产生的声音。湿性罗音可以弥漫于全肺,也可以局限于肺的某一部位,吸气与呼气时均可听到,但以深吸气时更为明显。 分类:按呼吸道腔径大小及分泌物多少,水泡音有大、中、小之分(或称粗、中、细湿罗音),分别产生于大、中、小支气管内。 听诊特点:湿性罗音听诊特点呈间断性、短暂,位置比较固定,常在吸气末时更明显,咳嗽后减轻或消失。大水泡音,音强而调低;小水泡音,音弱而调高;中水泡音介于二者之间。小水泡音,最细者犹如捻发时所产生的声音,称为捻发音。 常见疾病:临床常见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淤血、肺水肿及支气管扩张。大水泡音多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空洞、肺水肿及昏迷等患者;中、小水泡音见于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纤维化等。 锥体系是大脑皮层下行控制躯体运动的最直接路径。锥体系是指由皮层发出并经延髓锥体抵达对侧脊髓前角的皮层脊髓束和抵达脑神经运动核的皮层脑干束。主要是发动和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调节精细动作,保持运动的协调性。 锥体外系:是指除锥体系以外的一切调节躯体运动的下行传导系。主要作用是调节肌紧张,配合锥体系协调随意运动,维持机体姿势平衡。 肌张力增高 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 锥体系病变表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运动患者关节开始时阻力较大,终了时变小即所谓折刀样肌张力增高。 锥体外系病变表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均等的阻力。这种肌张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不伴震颤),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伴震颤)。 Babinski征 为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的脊髓的抑制功能,而释放出的踝和趾背伸的反射作用. ①检查方法: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出现这种反射,不属于病理性。 ②阳性反射特征: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抽搐 抽搐是不随意运动的表现,是神经-肌肉疾病的病理现象,表现为横 纹肌的不随意收缩。脑系疾病、传染病、中毒、头颅内伤、高热、癫痫、破伤风、狂犬病、缺钙等都可引起抽筋,这属全身性的,还有局部性的如腓肠肌痉挛,常由于急剧运动或工作疲劳或胫部剧烈扭拧引起。 惊厥:是常见的一种不随意运动,这是全身或局部肌群发生的强直和阵挛性抽搐。全身性的如癫痫大发作 ,局限性的如局限性阗痫。惊厥可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 强直性痉挛:是指肌肉呈强直性收缩,例如癫痫大发作的强直期,手足搐搦症的手足部肌内痉挛,破伤风的牙关紧闭和有弓反张均属于此种类型。 肌阵挛:是指一种短暂的、快速 的、触电样重复的肌肉收缩,可遍及数组肌群或地部分肌肉。肌阵挛可能轻微而不致引起肌体一部分的运动,也可能十分剧烈而使病者跌倒。 震颤:是关节的促动肌与拮抗肌的有节律的轮替运动,其幅度可大可小,其速度可快可慢,因不同疾病而异。震颤的常见部位是手指、下颏、唇部和头部等处。 检查 血常规 Hb 152g/l;WBC 12.4×109/L 伴“核左移” 血糖 9mmol/L 血气分析 PH:7.38,PaCO2:23.8,PaO2:83, Bicarb:24 mEq/L,O2Sat:96% 胸片:双侧肺纹理增粗 脑脊液检查、脑MRI有必要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 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而核象变化则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定义:是指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 机制:正常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杆状以前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称再生性左移,表示机体的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能释放大量的粒细胞至外周血中。 常见疾病: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定义:中性粒细胞的分叶过多,若5 叶者超过3%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的核右移。 机制:核右移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使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或造血功能减退所致。 常见疾病: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的恢复期,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 非酮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是由于应激情况下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因高血糖引起血浆高渗性脱水和进行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下列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