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解读.ppt

二、组织严重破坏,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启动外凝系统 启动步骤: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释放,并与Ⅶ因子结合。 原因:组织损伤释放TF VEC损伤表达TF(感染等) 组织因子(TF) :由26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跨膜糖蛋白 组织 组织因子活性(μ/mg) ? 肝脏 10 ? 肌肉 20 ??脑 50 肺脏 50 胎盘蜕膜 2000 为什么产妇容易发生DIC? 常见于: 1.产科意外:约占DIC病例的8.6~20% 见于: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宫内死胎等,其中羊水栓塞最为常见 2.外科手术及外伤:约占12.7~15% 见于:胃、肠、肾脏、胆道等手术,大面积烧伤,挤压综合征 3.肿瘤组织大量破坏:约占20~28.3% 多发生于癌肿晚期,临床表现以慢性型为主。可见于前列腺、肺、肾、乳腺、胰腺、胆道等癌肿,以广泛转移者诱发DIC 4.感染性疾病 机制: ⅫaⅩa Ⅶ Ⅶa TF Ca2+ Ⅹ Ⅹa Ⅸ Ⅸa (+) (+) 传统通路 选择通路 Ⅶa激活Ⅹ因子的活性可因TF的有无相差40000倍 组织损伤 三、血小板被激活,血细胞大量破坏 1.血小板被激活 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 ⑴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附,聚集,释放 ????? ⑵激活的血小板提供磷脂表面、与凝血因子的结合、释放颗粒内容物,加速凝血过程。 原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机制:血小板激活 粘附,聚集,释放 胶原 vWF 血小板GpⅠb →血小板黏附并被激活 表达血小板膜糖蛋白 → GpⅡb/Ⅲa+纤维蛋白原+ GpⅡb/Ⅲa ( GpⅡb/Ⅲa) (搭桥作用,使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结构 血小板细胞骨架蛋白再构筑 表达“配体诱导的结合部位” (血小板扁平,伸展) →表面出现磷脂酰丝氨酸 或肌醇磷脂 → 结合Ⅱ、Ⅶ、Ⅸ、Ⅹ等 (带负电荷磷脂) →凝血因子在血小板磷脂表面被浓缩、局限→纤维蛋白网形成 (网罗血细胞形成 凝块) →血块回缩 形成坚固血栓 (血小板中肌动蛋白收缩) 血小板在DIC中一般为继发性作用 RBC大量损伤的原因:异型输血,各种原因的溶血 2.红细胞大量破坏: RBC破坏 释放ADP(血小板激活剂)→促进血小板粘 附聚集 RBC膜磷脂→局限Ⅶ、Ⅸ、Ⅹ等→促发凝 血反应 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破坏能释放组织凝血活酶,促进DIC发展 3.白细胞破坏 中性粒C,单核C,急性早幼粒C白血病的早幼粒C内含有丰富的促凝物质-------组织因子 如:内毒素,IL-1,TNF诱导中性粒C表达TF 四、促凝物质入血 1.蛇毒:如圆斑蝰蛇蛇毒、 锯鳞蝰蛇毒等 Ⅱ Ⅱa 2.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蛋白酶入血 Ⅱ Ⅱa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吞噬及清除血液中的凝血酶、纤维蛋白、其他促凝物质 清除纤溶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内毒素 如:内毒素休克、大剂量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合成凝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