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静脉穿刺.ppt
第三章 穿刺技术应用解剖 一、浅静脉穿刺术 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第一节 浅静脉穿刺术 目的: 1、采血 2、输血、补液 3、 注射药物 4、测中心静脉压 5?、行静脉内高营养疗法 (一)应用解剖学基础 ?1、位于皮下组织内 2、多吻合成静脉网,无动脉伴行。 3、浅静脉有静脉瓣 4、静脉管壁薄,收缩性和弹性差 (一)头皮静脉穿刺术 组成: 滑车上静脉 眶上静脉 颞浅静脉 特点: 1.头皮静脉表浅易见; 2.数目多,在额部及颞区相互交通呈网状分布; 3.静脉管壁被头皮内纤维隔固定,故不易滑动; 4.管壁回缩能力差,故穿刺完毕后要压迫局部,以免出血形 成皮下血肿; 5.头皮静脉没有瓣膜,正逆方向都能穿刺。 优点:既不影响患儿保温,也不影响肢体活动。 (二)颈外静脉穿刺 颈外V ——颈部最大的浅静脉 收集颅外大部分静脉血和部分面部深层的静脉血。 组成: 经过:沿胸锁乳突肌表面斜向后下,至该肌后缘、锁骨中点上方2.5cm处穿颈部固有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 在锁骨中点上方2.5~5.Ocm处内有二对瓣膜,瓣膜下段扩大成窦。 体表投影:相当于同侧下 颌角与锁骨中点的连线。 ? 临床应用: 1.颈外静脉穿刺目的:长期输液,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长期静脉内滴注高浓度或有刺激性的药物,或行静脉内高营养疗法;测量中心静脉压。 2.位置表浅,管径较大,在小儿病人常被选作穿刺抽血的静脉, 3.病人拼哭时或压迫该静脉近心端时,静脉怒张明显,更易穿刺。 4.颈部皮肤移动性大,不易固定,通常颈外静脉不作为穿刺输液的血管。 ? 穿刺部位: 在下颌角与锁骨中点连线上1/3处,颈外静脉外侧缘 体位: 去枕平卧,头部移向床沿,转向对侧900,后仰450 (三)四肢 浅静脉穿刺 1、上肢浅静脉 2、下肢浅静脉 四肢静脉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1.在欲穿刺部位的上方6厘米以束带,以使静脉充盈,便于穿刺。 2.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角度为15度~30度,在静脉表面或旁侧刺入皮下。 3.穿刺时要固定好静脉,尤其是老年病人,血管弹性较差,易于滑动。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穿透静脉。 4.需长期静脉给药者,穿刺部位应先从小静脉开始,逐渐向上选择穿刺部位,以增加血管的使用次数。 5.如果为一次性抽血检查,则可选择易穿刺的肘正中静脉。穿刺部位应尽可能避开关节,以利于针头固定。 6.四肢浅静脉瓣膜较多,穿刺部位应避开瓣膜。 第二节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在穿刺基础上插管,适用症: (1)全胃肠外营养 (2)迅速输入大量液体 (3)进行化疗 (4)测中心静脉压 (5)持续补液 结构特点: 1.锁骨下静脉下后壁与胸膜仅相距5mm; 2.位置恒定,不易发生移位,有利于穿刺。但管壁不易回缩,若术中不慎易进入空气导致气栓; 3.在锁骨近心端,锁骨下静脉有一对静脉瓣,可防止头臂静脉的血液逆流。 锁骨上入路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1·部位选择: 穿刺点选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与锁骨上缘相交角的尖部向外0.5~1.Ocm处。以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为宜。 ? 2·失误防范 :?(1)穿刺方向始终朝向胸锁关节,不可指向后下方,以免损伤胸膜及肺。 ?(2) 锁骨下静脉离心脏较近,当右心房舒张时,其压力较低,操作与输液时要严防空气进入发生气栓。 锁骨下入路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1、部位选择: 在锁骨下方,锁骨中点内侧1~2cm处为穿刺点。 ? ?2、穿经层次: 穿刺针穿经皮肤、浅筋膜、胸大肌及锁骨下肌达锁骨下静脉,其厚度为3~4cm。 ? 3·失误防范: ?(1)针尖不可过度向上向后,以免伤及胸膜。(2)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相会处恰为针尖所对,继续进针的安全幅度不如锁骨上入路大,故不可大幅度进针。 ?(3)防止空气进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