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解剖图谱.ppt

课件: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解剖图谱.ppt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解剖图谱.ppt

* 颈内静脉为胸锁乳突肌所覆盖 * 锁骨下静脉的解剖 △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一肋骨外侧缘,成人长度大约3~4cm △前方为锁骨内侧缘、下方为第一肋骨上表面、后方为前斜角肌 △锁骨下静脉越过第一肋表面略呈弓形;然后向内下跨越前斜角肌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正位时最高点在锁骨中点偏内,侧位时位于锁骨下动脉的前下方其间有前斜角肌分隔,成人厚达0.5~1.0cm。 * 需要一个输液器、引流袋 * 一般是用500ML的生理盐水,加1250u单位的肝素钠,配好之后,插上输液器,然后用加压袋套上,挤捏加压袋的皮球,打气到300mmHg,用这种加压袋,即使把调节器调到最大,它的速度也是每小时只进2ML的肝素液。这是主要的测量方法。 * CVP波形包含a、c和v 3个正向波(见图),分别代表心房收缩、收缩期心脏形 状改变(包括三尖瓣膨出)和右房充盈。 穿刺的部位 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 ◆贵要静脉是首选穿刺静脉,位于上臂内侧,它的特点是静脉较直,静脉瓣少。 ◆头静脉位于上臂外侧,其特点:前粗后细,且高低不平,在进入锁骨下静脉时近乎直角,当插管至该部位时,会感到明显障碍。 1、向病人解释,签字。 2、比较两手臂静脉,选择合适的静脉。 3、测量静脉长度。 测量时手臂外展呈90度角。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致第三肋间隙( 45~55cm )。 股静脉:放置深度为20~30cm。 4、消毒、铺巾、局麻、穿刺、连接正压接头或肝素帽。 PICC病人的护理 1、换药:穿刺后第一个24小时更换一次敷料。每周一至两次常规更换敷料。 2、肝素帽保持无菌。 3、封管:生理盐水5—10ml正压冲洗,防止血液倒流,继以肝素盐水封管。长期置管间断输液者每周冲管2次以上。 (二)、穿刺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1、静脉炎:同一般静脉炎的处理,严重者拔管。 2、穿刺部位局部感染 原因:与病人皮肤上细菌及操作者无菌观念不强有关。 发生时间:一周内 观察指标:发红、渗出、穿刺部位对压力敏感(触痛) 处理方法:◆口服抗生素,做培养。 ◆护士应加强换药。 ◆消毒范围8×8cm。 ◆与医生商量,是否要拔管然后重新穿刺。 3、导管断裂: 原因:穿刺部位多见于肘部关节处。由于换药不当所致。 处理方法:在静脉远处用手指压迫血管,最好不要用止血带,以免阻断动脉血流,然后静脉切开取出(外科取出)。 4、血栓形成 表现:静脉对压力敏感。胸部皮肤颜色改变,细静脉充盈,颈静脉怒张 。测量手臂周径增大。 处理:用抗凝药物,将导管拔出。 5、导管堵塞 原因:◆可能是因为药物配伍不当引起沉积。 ◆血液返流。 ◆逐渐聚集在管腔内的纤维组织或导管打折所引起的。 处理方法:用尿激酶溶栓,不能用太大压力冲管,否则,易导致导管破裂或栓子冲入血管。 深静脉置管技术的临床应用 血液净化 血流动力学监测 胸腔穿刺置管引流 胸腔置管引流 基本操作同常规胸穿 穿刺针回抽胸水顺利后,置入导丝,扩皮,置入导管 注意导丝不要留在胸腔 接引流袋 血液净化 置管部位 首选右侧颈内,次选股静脉,一般不选锁骨下静脉 留置时间 股静脉不超过2周 颈内静脉1-2月 导管类型 粗三腔、双腔 血流量100-200ml/min A V 血流方向 管腔 常用的血液净化方式 血液滤过:对流 血液透析:弥散 血液灌流:吸附 血浆置换 血流动力学监测 CVP(中心静脉压测定) 简易:利用输液管,看液面下降至停止 监护仪:利用压力测定套装 参照面:平卧位腋中线第四肋间 参考值:2-6mmHg,动态变化更有意义 意义:反映右室前负荷 1.手测CVP的方法: 输液器,接生理盐水 让输液管路里液体自行下降到不降为止,测量液柱高度。 ①选定测压零点--右心房水平。 平卧位时腋中线第四肋间 坐位时右侧第二肋间。为减少误差,尽量采取平卧位测压。 ②避免压力测量误差。患者躁动、咳嗽、用力、吸痰、应用呼气末正压、收缩血管活性药等因素均会导致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