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肾脏病的实验室检查.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检验:尿蛋白 尿蛋白产生的机制 肾小球分子屏障或电荷屏障改变,高分子蛋白漏出; 血浆中小分子蛋白或阳电荷蛋白异常增多,滤过后超出小管重吸收能力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加 尿蛋白 尿蛋白定性及定量的关系:定性尿蛋白±~+,定量约0.2~1g/24h;+~++常为1~2g/24h;+++~++++常3g/24h,多者可超过10g/24h 蛋白尿 正常人尿蛋白小于40mg/24h尿(20~130mg/24h),成人上限是150~200mg/24h(非糖尿病人),下限是10mg/24h;定性是阴性;尿白蛋白正常人上限是30mg/24h;超过以上标准称蛋白尿 蛋白尿:尿蛋白排泄量超过150mg/d 区分生理性、直立性还是病理性蛋白尿 对病理性蛋白尿进行定位分析,是肾小球性还是肾小管性蛋白尿 确定病理性蛋白尿的病因 蛋白尿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肾小球性蛋白尿: ①选择性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小分子量蛋白(β2-M),尿中无大分子量的蛋白(IgG、IgA、IgM、C3) ②非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的损伤断裂 肾小管性蛋白尿:感染、中毒所致肾小管损害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近曲小管损伤重吸收能力降低而产生的蛋白尿 混合性蛋白尿:病变同时累及小球和小管 蛋白尿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溢出性蛋白尿:见于①浆细胞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②急性血管内溶血,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③急性肌肉损伤,如挤压综合征④其他 组织性蛋白尿: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和组织破坏分解的蛋白质,以及由于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称组织性蛋白尿。以T-H糖蛋白为主要成分 蛋白尿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功能性蛋白尿:剧烈运动、发热、受寒或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 体位性蛋白尿:指直立姿势时出现蛋白尿而卧位时尿蛋白消失,且无血尿、高血压、水肿等异常表现 尿糖 血糖浓度超过8.88mmol/L(160mg/dl)时,尿中糖量增高,临床上称此时的血糖水平为肾糖阈值 尿糖的分类 (1)血糖增高性糖尿:①糖尿病②甲状腺功能亢进③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如肢端肥大症④嗜铬细胞瘤;⑤Cushing综合征。 (2)肾性糖尿: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减退,肾阈值降低所致的糖尿。①家族性糖尿②慢性肾炎综合征,伴肾小管受损时;③妊娠时 (3)假性糖尿:尿中不少物质具有还原性,可使Benedict试剂中氧化铜还原成氧化亚铜,呈阳性反应,此种情况称为假性糖尿。 酮体、 酮体是β-羟丁酸(78%)、乙酰乙酸(20%)、丙酮(2%)的总称 临床意义:①糖尿病性酮尿 ②非糖尿病性酮尿:饥饿、饮酒(B羟丁酸) 尿液检查 尿亚硝酸盐(nitrite,NIT)试验:尿路感染为大肠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引起,可呈阳性反应; 尿隐血:尿中出现强氧化剂可呈现假阳性,VitC过高可造成假阴性 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参考值] 正常人尿胆红素含量为≤2mg/L,定性为阴性;尿胆原含量为≤10mg/L,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 (1)尿胆红素阳性见于①急性黄疸性肝炎、阻塞性黄疸;②门脉周围炎、纤维化及药物所致的胆汁淤滞;③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Dubin-Johnson综合征和Rotor综合征。 (2)尿胆原阳性见于肝细胞性黄疸 尿微镜检查 (1)红细胞(血尿):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红细胞0~偶见 /HP,平均3个/HP,称镜下血尿。多形性红细胞80% 时,称肾小球源性血尿(多形型);红细胞多形型50%时,称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均一型)。 (2)白细胞和脓细胞: 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白细胞不超过5个/HP (3)上皮细胞:可由肾、尿路等处理细胞脱落而混入。肾盂、输尿管、膀胱均覆盖移行上皮细胞,在近外尿道口处,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通称扁平上皮细胞)所覆盖。 尿沉渣正常值   细胞和管型   镜检 Addis计数  白细胞  5/HP 100万  红细胞 3/HP 50万 小管上皮   0 透明管型  偶见   5000 管型(casts) (1)细胞管型:①上皮细胞管型(ATN)②红细胞管型(急性急进性肾炎、溶血尿毒综合征、过敏性间质性肾炎),③白细胞管型(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2)颗粒管型:见于肾小管损伤、慢性肾炎或急性肾炎后期。 (3)透明管型:主要由T-H糖蛋白构成,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及心力衰竭时可见增多。 (4)蜡样管型:慢性肾炎的晚期、慢性肾衰竭及肾淀粉样变性。 (5)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长骨骨折 结晶体 1)尿酸结晶 2)草酸钙结晶 3)非晶体尿酸盐 4)胆红素结晶:见于阻塞性黄疸、急性肝坏死、肝硬化。 5)亮氨酸结晶 病原体 尿细菌定量培养法:凡菌落计数105/m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