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近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教育史3;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教育;第一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第一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2、京师同文馆(07年选择题) 京师同文馆最初是为了培养洋务运动所需要的翻译人才而设立的外国语学堂,后增设天文、算学等,发展为综合性学校。 特点:(1)专为培养懂翻译、外事的洋务人才,而不是应对科举考试的官僚后备军;(2)课程侧重“西文”和“西艺”,而不是要学生去读传统的儒家经典;(3)教学组织形式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 地位: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 2007年考研真题 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湖南时务学堂 C 福建船政学堂 D 上海广方言馆 答案:A;3、福建船政学堂(08年选择题) 福州船政学堂是由闽浙总督左宗棠于1866年创设的。 学堂分前、后两堂,前堂学习法文,又称“法国学堂”,训练造船技术;后堂学英文,又称“英国学堂”,训练驾驶技术。 地位:福建船政学堂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制造学校,被称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为中国海军培养了第一批战舰指挥和驾驶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船舰制造业的发展。; 2008年考研真题 中国近代最早设立于企业中旨在培养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是( ) A.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 B.福建船政学堂 C.湖北矿务局工程学堂 D.福州电报学堂 答案:B;第一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第一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第一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第一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2)“中学”、“西学”的具体内涵 “中学”是关于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等的学术,它具有人品修养的作用,学习“中学”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基本条件,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对国家、民族的情感,是保国、保种、保教的前提; “西学”是关于西政、西艺、西史的学术,西学主要是用来应对世事的知识。 关于中、西学之间的关系,概言之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注意:此处的“西政”是有关西方文教制度、工商财政、法律制度等管理层面的文化,与维新派的“西政”有本质区别,并非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第一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第二章 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二、“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09年、13年选择题) 1、创办京师大学堂 1898年,光绪帝在《明定国是诏》中明确提出要设立京师大学堂,并派吏部尚书孙家鼐为官学大臣,负责管理事宜。 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也是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大学堂的办学宗旨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戊戌政变后,京师大学堂成为维新改革中唯一保留的项目。 ;2、改革科举制度 维新变法中,光绪帝下令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规定以后的考试、取士都要讲求实学、实政。在规定的考试之外,还开创了经济特科,以选拔长于经世致用之学的维新人才。 这些措施使得科举考试与现实的联系密切起来。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八股考试又被恢复,但是人们开始向往有生气的新式教育而冷淡科举制度。 ; 2009年考研真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是( ) A 废除八股考试 B 颁布近代学制 C 设立京师大学堂 D 书院改学堂 答案:B; 2013年考研真题 为了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维新教育所采取的区别于洋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 ) A 改革科举 B 发行报刊 C 兴办学堂 D 译介西书 答案:B;三、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1、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 (1)废除八股考试,改试策论,等学校普遍开设之后,再废科举;(2)大力创办学校,改变传统的教育内容,传授科学技术,培养新型人才。 ;2、《大同书》中的教育思想 《大同书》是康有为思想最鲜明的体现。在书中,康有为将理想世界描绘为“无邦无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并论述了他所理想的学制,包括人本院、育婴院、慈幼院、小学院、中学院和大学院,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权接受教育,且皆为公费。 在《大同书》中,康有为提出了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制度,重视学龄前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它只不过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美好愿望而已。;四、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1、“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 梁启超认为维新变法要起到“伸民权”的作用,一方面要说服皇帝宣布改制,一方面要靠教育启迪“开民智”。“开民智”是“伸民权”的基础和途径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