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几种碎屑岩层的沉积体系
三角洲微相类型较多,具体划分方法对于不同地区则有所差异,通常出现的微相有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沙坝、席状砂、 前三角洲泥等,这些微相的岩性及沉积构造各有不同。 ——三角洲的储集砂体特征 4、三角洲沉积体系 三角洲亚相与微相划分总表 具有代表性的六大三角洲类型,每个类型都具有其独特的储集砂体形态和分布。 4、三角洲沉积体系 ——三角洲的储集砂体特征 六种三角洲砂体形态分布形式图 (据 J.M.Coleman 和L.D.Wright,1975) 注:色调越深代表砂体越厚。 六种三角洲类型形成的地质条件、特点及实例 (据 L.D.Wright,1975) 三角洲沉积既有沉积厚的生油层,又有质纯、分选好的储油层,加之三角洲沉积过程中局部的水进水退比较频繁,幅度也较大,这样就可形成众多的、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进而形成油气丰富的油气聚集带。 4、三角洲沉积体系 ——三角洲的储集砂体特征 三类三角洲的生油层、储层及圈闭特点比较 滨海一般指从平均浪基面以上至最高浪潮面之间的地带。根据有无障壁性地形的存在,对砂质海岸进一步划分为无障壁海岸[海岸(风成)沙丘、后滨、前滨、近滨(临滨)和逐渐过渡的远滨等几个亚相]和有障壁海岸(障壁坝、潮汐通道、冲溢扇、澙湖、潮坪、潮汐三角洲等几个亚相)两类。 5、滨(海)岸沉积体系 几种典型的砂体沉积 1.海侵障壁砂体 海侵障壁砂体往往以孤立、狭长、平行于走向的条带出现。由于滨线的摆动,海侵的沉积单元叠置产生厚的复合砂体。 2.富砂的海滨平原砂体 富砂的海滨平原进积砂可形成广泛分布的、极好的储层, 最好的储集体一般出现在上临滨和海滩沉积内的砂体之中。 3.障壁沙坝砂体 多个障壁沙坝呈水平交错状,由此产生的成因砂体包围在泥岩之中,形成走向狭长带。在澙湖泥岩中不规则尖灭的进潮口砂和冲溢砂(扇)通常可确定一系列潜在的地层圈闭。 4.潮汐水道砂体 砂体被多个尾朝陆地的舌状体横穿,在走向方向上延伸,形成不规则到不连续的砂带。河口湾充填物形成大的漏斗状体,朝海方向通到海相泥中,朝陆方向尖灭于泥质的非渗透性沼泽、潮坪和冲沟沉积物中,在构造简单的盆地内成为理想的地层圈闭。 5、滨(海)岸沉积体系 冲积扇是发育在山谷出口处、 主要由暂时性或间歇性洪水水流的冲刷作用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于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冲积扇在平面上可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三个亚相,由扇根至扇端,扇面坡度降低、沉积层厚度及粒级由山口向边缘逐渐变缓、变薄及变细。 6、冲积扇沉积体系 1.碎屑流沉积 碎屑流又称泥石流, 是由沉积物和水混合在一起的一种高密度、 高粘度流体,由于物质密度很大,沿着物质聚集体内的剪切面而运动。碎屑流沉积成几乎没有内部构造的块状层, 颗粒大小混杂。 2.片汜沉积 片汜沉积主要是游荡性河流的片状砂、粉砂和砾石沉积,是扇积物的主要沉积类型之一。沉积物为呈板片状的砂、粉砂和砾石质。 3.河道沉积 冲积扇上的河道多分布在冲积扇的上半部(Bull,1972) ,是指暂时切入冲积扇内的河道充填沉积物。 典型的扇根河道直而深, 逐渐变浅, 大多为辫状河道。 4.筛积物 当洪水携带的沉积物缺少细粒物质(粉砂和泥)时,便形成由砾石组成的沉积体。主要沉积物为发育在扇体表面呈舌状的砾石层。 6、冲积扇沉积体系 重力流砂体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滑塌浊积岩、重力流水道砂体、陆相湖盆重力流砂体。 7、重力流沉积体系 [1]陈全红.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学研究 [D].西北大学,2004. [2]高志勇, 冯佳睿, 周川闽等. 干旱气候环境下季节性河流沉积特征——以库车河剖面下白垩统为例[J]. 沉积学报. 2014(06):10-71. [3]纪友亮, 李清山, 王勇等. 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沉积相模式[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2(01):9-19. [4]姜在兴. 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05):35-41. [5]焦养泉, 周海民, 庄新国等.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J]. 沉积学报. 1998(01):70-5. [6]李鑫, 钟大康, 李勇等. 库车坳陷新近系库车组冲积扇沉积特征及相模式[J]. 现代地质. 2013(03):669-80. [7]刘林玉, 张龙, 马淑英等. 潮湿扇、河流、湖泊沉积体系及其沼泽沉积特征——以焉耆盆地为例[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