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篇一:广告中的成语
广告中的成语
翻阅报刊、收看电视以及漫步在街头巷尾,总会发现许多广告。而广告中的成语经常被改头换面或偷梁换柱,堂而皇之地面对消费者。
如挂锁的广告词:一夫当关;
某眼镜的广告词:明察秋毫;
美国运通银行信用卡的广告词:一诺千金
蚊香广告--默默无蚊(闻);
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欲);
空调器广告--终身无汗(撼);
服装店广告--衣衣不舍、衣帽取人(依、以、貌);
磁化杯广告--有口皆杯(碑);
止咳药广告--咳不容缓?(刻);
矿泉水广告--好水多磨(事);
摩托车广告--一展雄姿;
胃药广告--无所胃惧(畏);
鳖精口服液广告--鳖来无恙(别);
电脑广告--码到成功、芯满意足 (马、心)
1、一键钟情(某网吧广告语) 应为 一见钟情
2、诗情花艺(某花店广告语) 应为 诗情画意
3、得艺旺型(某理发店广告语) 应为 得意忘形
4、爱不湿手(某洗衣机广告语) 应为 爱不释手
5、咳不容缓(某止咳糖浆广告语) 应为 刻不容缓
6、默默无蚊(某蚊香广告语) 应为 默默无闻
7、随心所浴(某浴室广告语) 应为 随心所欲
8、胡丝乱想(某美发店广告语) 应为 胡思乱想
9、男炎之隐(某药广告语) 应为 难言之隐
10、牙口无炎(某牙膏广告语)应为 哑口无言
11、食全食美(某饭店广告语)应为 十全十美
12、衣衣不舍(某服装广告语) 应为 依依不舍
13、饮以为荣(某饮料广告语) 应为 引以为荣
14、一明惊人(某治疗仪广告语)应为 一鸣惊人
15、智者见质(某空调广告语) 应为 智者见智
16、无胃不至(某胃药广告语) 应为 无微不至
17、引人入店(某饭店横额)应为 引人入胜
18、骑乐无穷(某电动车广告语) 应为 其乐无穷
19、语过添情(某话吧广告语) 应为 雨过天晴
20、千里音缘一线牵(长途电话广告语) 应为 千里姻缘一线牵
21、大石化小小石化了(某药广告语) 应为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广告中的成语变异(转)
广告中的成语变异形式的多样性
广告中的成语变异形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字面套用,旧形新解
天?衣?无?缝?。
无中生有。
2、谐音仿拟,别解语义
默默无?蚊?。(一则隐形纱窗的广告)默默无?蚊?说明自动隐形纱窗造型隐匿,不外露,又可将蚊蝇、飞虫等拒之窗外。
中意空调的广告中意空调,终生无?汗?的选择。字面是说使用中意空调,一生也不会出汗;本义是说使用中意空调,一生也不会感到遗憾。
3、换词镶嵌,语义借用
如:
妙笔生辉。(某化妆笔广告)此广告妙笔生辉由成语妙笔生花翻新而成。
无形胜有形。
4、反义仿造,另辟新意
如:
某自动钓鱼具的广告,一心二意,照样钓鱼。
一机在手,天涯咫尺。
某收录机广告词眼见为虚,耳听为实。
二、成语变异对广告内容的适应性
文字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总体上可归属于应用文,但又与一般应用文有所不同。它吸收了文艺语体的某些特点,有其特殊的审美要求。
广告的目标在于招徕顾客,推销产品和服务。这就要求广告的语言创作必须新奇、醒目,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出奇制胜,引人注目,甚至过目不忘。
第一,为了使广告主节省开支,信息接收者省心节时,报刊电台等节省版面和时间,广告语必须力求简洁;但同时,每个广告主都会毫不例外地强调广告语必须清晰、明确、完整地表现广告的主题。这是一对矛盾。解决这种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让广告语言言简意赅。
第二,现代广告就远非过去那样,而要有迅速快捷的时效性,愈来愈广阔的覆盖面。
又因为成语是广大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大多数人所熟悉。
第三、不少成语是以一定的修辞手段为表现方法的,它们形象生动,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成语变异与广告受众的心理需求的契合性
诚然,成语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是广告中的成语变异赖以产生的基础。但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仅仅依靠其本身的优势是远远不够的,成语现象也是这样。
1、广告受众的心理期待
广告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对已经熟悉的广告语言表达方式在心理上存在着一种常规的反应,要么他们对老一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并不确切地了解文字组合的真正涵义,要么他们产生拒斥心理表示厌烦而中止阅读和收听。
受众在听厌了实行三包的承诺,看倦了说明书式的教导,他们期待一种能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的广告,能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广告进入我们的视听。
成语触目惊心指目光所及,内心受到很大的震动,形容事态严重。
2、广告受众爱屋及乌的心理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对称美、均衡美,认为成双成对的东西象征着和谐、吉祥。这种审美观念在建筑、绘画、民俗上都有体现,反映在语言结构上,就是钟爱四字格,久盛不衰。
它是仿造成语十全十美而来的。广告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