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论稿-王向峰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编 先秦诸子 的美学开拓 在美 的形态 中 艺术美是美 的集 中表现 。艺术美 的出现是 由 人创造而成 ,所依据 的基础是 自然和社会 的具体存在 。这就提 出 了艺术美与 自然美 的关系 问题 。先秦时代这方面 的探讨 ,达到 了 一定的深度 ,其理论与实践意义都值得重视 。在这方面主要有孔 子学派 、老庄学派 、墨家学派和韩非学派 ,他们 的见解是很不相 同的。 (一)孔子学派论艺术美的价值 孔子认为诗文、音乐是一种反映,可 以因之而观物 、观风 。反 映来于被反映物 。他说到 “尧之为君”,就是因为 “巍巍乎 ,其有 成 功 者 ”,才“焕 乎 其 有 文 章 !” 这 里 的“文 章 ”,就 是“成 功 ”的 反 映 。由此可 以见到 ,孔子是肯定成功 的实践现实的,也更赞扬 反 映这种对象的 “焕乎 ”文章 。由于孔子具有这种美实要待美文 来表现 的思想 ,因此他认为艺术 的反 映应当追求文采 言辞 的美 : “言 以足志 ,文 以足言 ,不言谁知其志 ;言之无文 ,行而不 远 。” 《泰伯》 《左传 襄公二十五》 第 2 页 “情 欲 信 ,辞 欲 巧 。” “质胜 文 则 野 ,文 胜 质 则 史 。文 质 彬彬 ,然 后 君 子 。”② “辞 ,达 而 已矣 。” 从孔子这些观点中足可 以看到,他并不认为有了志、情、质 这些属于 内容,属于 自然形态 的东西,就可 以自在 自足 了,而必 须去进行人工的美化;只有 “信”、 “质”还不够,还得赋予它以 “文”与 “巧”。其 目的在于: 〉足以揭示质、志、情这些 自在的 东 西; 为 了得 以远播 ,使人乐于 闻见; 〉使真 、善 、美 的内 容与美 的艺术形式相统一。 孔子的 “言文行远 ”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从下面欧阳修和 苏轼 的论述 中可 以看得很清楚。 欧阳修 《代人上王枢密求先进集序书》: “某 闻传 曰:‘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君子之所学也 ,言 以载 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闻,乃能表见于后世。诗、书、易、春秋, 皆善载事而尤文者,故其传尤远。……事信矣,须文;文至矣,又 系其所恃之大小,以见其行远而不远也。”这是对孔子的言文行远 论的具体阐扬 。孔子之论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 苏轼 《答谢 民师书》: “孔子 曰:‘言之 无文 ,行而 不远 。’又 曰:‘辞 达 而 已矣 ,夫 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扑影,能 使之物 了然于心者 ,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 了然于 口与 手者乎 !是之谓辞达 。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这是把 “达”视为切物之妙,行文之巧的标志, “达”对于文艺的表现是 尽致程度 的实现。 荀子的观点基本上继承 了孔子的 “文质彬彬 ”的思想,提 出 ① 礼记 表记》 ② 《论 语 雍也》 ③ 《论 语 卫灵公》 第 3 页 文而致实 ,主张以饰而广传其实 。他在 《非相》中说 : “凡言不合先王 ,不顺礼义 ,谓之奸言,虽辩 ,君子不听。法 先王 ,顺礼义 ,党学者 ,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 。故 君子之于言也 ,志好之 ,行安之 ,乐言之 。故君子必辩 。凡人莫 不好言其所善 ,而君子为甚 。故赠人 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观人 以言,美于黼黼文章 ;听人 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故君子之于言 无厌 。鄙夫反是 ,好其实不恤其文 ,是 以终身不免埤污佣俗 。” 荀子是性恶论者 。他认为人及社会上的一切与人有关之物 ,都 是 因 为“伪 ”(即“人 为 ”)而 达 于 善 美 的 。“人 之 性 恶 ,其 善 者 伪 也。’,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