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主体论-贺善侃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观提到首位 ,把实践基础 上 的主客体辩证关系作为 自身理论 的重要 内容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的实践主体性思想既是对 以往哲学理论长期发展 的科学 总结 ,又为哲学理论 的深入发展奠定 了坚实基础 。它在客观 规律性与实践主体性 的统一 中展开对主体性 的研究,突 出体 现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革命 的批判 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实践主体性思想是 当今我们研 究哲学主体性理论 的重要指 导 思想 。 第一节  人作为主体的质的规定性 一 、马克思关于主体人 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 的辩证唯物主义不 同于 旧唯物主义 的一个重 要地方 ,在于强调实践范畴的重要性,即,在承认物质世界的 客观实在性和 自然界对人 的优先地位 的前提下 ,把主体一人 的能动实践性提到重要地位 。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 主体性思想,必先考察马克思关于主体人 的理论 。恩格斯 曾 把马克思的 《关于费尔 巴哈的提纲》称为“新世界观”的天才萌 芽。马克思的 “新世界观 ”也就是区别于 旧哲学的马克思主义 的哲学观,其 内在本性和本质特征是 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对人和世界及其关系进行实践的、总体 的思考和把握 。科学 的实践观是马克思“新世界观 ”的核心和基础,也是贯彻于 《提 纲》的一根红线。 第 2 页 实践观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决定了马克思 “新世界观”的出 发点必然是从事实践活动 的人 。马克思把人看作是与他周 围 世界相对应的,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的主体 ,把人的能动的实 践活动提到首位 ,并 由此 出发 阐述 了 自己在人 的本质和主体 性原则问题上的 “新唯物主义”哲学理论。 马克思坚持从现实 的、感性 的、从事实 际活动 的、社会历史 的人 出发,建立 了完整而科学 的“感性活动着 的人 ”的理论 ,亦 即主体人 的理论 。马克思认为 ,作为主体 的人 ,首先无疑“直接 地是 自然存在物 ” 。这 就 是 说 ,人 是 大 自然进 化 的产 物 ,是 一 种 自然 体、一种 生命 。马克思承 认“自然 人 ”的存在 ,但 并不停 留在“自然人 ”上,而 只是把“自然人 ”作为把握作为主体 的人 的 生物学前提。马克思指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 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总和 。” 马克思 的 论述表 明,人之所 以成为人 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性 。人是社 会活动 的主体 ,是社会关系 的承担者和体现者 。人既是社会 的前提 ,又是社会 的产物 。 “人 的本质是人 的真正的社会联 系 ”。 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地站在 自然面前的人 ,而总是生活 在确定的社会形式、社会关系之中的。人的社会性,赋予人的 意识性 。人在社会 实践活动 中,获得理性 ,获得 思维 能力,使 自 己成为有 意识、有 目的,即有精 神 能力、精神生活 的存在物 。意 识性 同社会性一样 ,也是使人成为能动 的主体 的一个重要特 征。如马克思所说 : “人则使 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 自己的 意志和意识 的对象 。他 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 的。……有意识 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 人 的意识性 ① 马 克 思 : 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人 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 人 民 出版 社 年版 ,第 页 。 ③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全 集 》第 卷 ,人 民出版社 年 版 ,第 页 。 马克思: 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 》,人 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 。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